深度报道六四后首个对中国怀柔的国家,日本,养大了怪兽?——对谈记者城山英巳 城山说:“日本当时的外交记录指,日本 "期望的中国形象 "是 "一个通过稳定和温和的政策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应避免回到文化大革命时代。故而无论有多少平民被屠杀,日本政府仍然选择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期望将中国共产党纳入国际社会。”
评论和分析亲历联合国消歧公约审议:中国政府在台前做表面文章,我们在幕后给委员“打小报告” 联合国是个庞大而滞后的体制,无法立竿见影地起效。我们很难改变这个现状,但我们一直在尝试传达的一个重点,就是保护、支持中国民间\公民社会的参与者是多么重要。
深度报道华人基督徒艺术家张露茜的割裂:跟着澳洲保守教会的父母,回温州看进步地下教会的亲戚 在张露茜看来,她在中国的舅舅阿姨们都是勇敢、进步的基督徒,面对中国政府的基督教限制,他们仍会坚守和捍卫信仰。但在中国以外的华人基督徒,却以保守闻名,尤其是在同性婚姻、跨性别等议题上。
05/26/2023 深度报道 她们这样倡导女性主义:唱歌、参政、分享创伤、发性感照“教育”大众 香港从上世纪集中于推动妇女运动,到了今天走向更为多元的性别运动,两代有着性别、女权意识的女性个体,如何用不同方式去实践相信的价值?她们展现自己生命的方法又是什么?
05/25/2023 深度报道 香港妇女运动:本地女权组织走过怎样的道路? 两个由八十年代成立的香港女权组织——“新妇女协进会”与“妇女劳工协会”回望过去,忆述从1980年代走到今天的妇运路,并在社会形势大变的后疫情时代继续前行。现时旅居瑞典的学者曾金燕曾先后在中、港两地生活,她对两地女性处境及组织动员模式的观察又是怎样?
史航性骚扰事件的网络舆论:解决之道是对男性的镜像式规训和羞辱? 一些女权者似乎认为,对男性的羞辱是一种有效抵制男权的方式,我们“用魔法打败了魔法”,而没能意识到其背后仍然是对男权逻辑的认同,这对本就失权的广大女性而言是不利的。 Tags #女性主义 #网络暴力 Read more about 史航性骚扰事件的网络舆论:解决之道是对男性的镜像式规训和羞辱?1 commentAdd new comment评论和分析 | 理想派
这会是英国君主最后一次加冕典礼吗?英国还需要王室吗? 国王的角色本来就处处受限,这正是君主立宪的特色,并不足以构成检讨王室的存废,也无关查尔斯本人。但如果关乎此时英国所面对的经济困境,无论加冕典礼办得怎样喜气洋洋,都将难以掩盖这些纯粹的形式主义,在此时此刻显得多么的不合时宜。 Tags #他国内政 Read more about 这会是英国君主最后一次加冕典礼吗?英国还需要王室吗?Add new comment评论和分析 | 理想派
因跨性别而无家可归,我决定去瑞士“跳机” 短视频 | 他者之镜 对于跨性别者以翎来说,没有选择、不得不走的情绪大于对外面的向往。因试图纠正自己的性别,她被父母赶出家门。不久后遭遇疫情封控,她的精神急剧恶化。冒险偷渡前,她打电话回家,请求父母带她去医院,得到的回答却是:你千万不要回家。这推了她最后一把。 短视频
逃离盛世,裸命天涯:那些润途上的中国人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逃离母国、拥抱自由的过程,更多的是被迫、无奈,是孤注一掷、丢盔弃甲和漫长的挣扎。在和有关移民的各种体制交际时,很多人都会有类似于“被碾压”、“被钳制”的痛苦体验。
What Do 355 Chinese and Foreign War Films Tell Us?We find an inconspicuous and unbreakable “glass ceiling” hovering over Chinese war films.
放下“离岸爱国中国人”的标签:走过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之路本期专题,尝试走过三代马华的历史与伤痕,非从审视他者、而从这个群体本位出发,探索他们的身份认同,他们自身的政治追求和个人发展,和他们对“中国”因素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