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二月,香港海啸式爆发第五波Omicron疫情,同时中国多个省市,如吉林、上海、广东省特別深圳的确诊数字都陆续上升,多地宣布封城。一方面,香港政府不断向中央政府求救,而中央则派人在香港营建方舱医院、运送物资,香港高官连日巡视隔离营工地,接待防疫专家及抗疫志愿者,高调感谢中央援港;另一方面,因一张港人在泳滩休憩的新闻相片,激起了中国网民对香港人的愤怒与仇视。 “香港人死清光”一度成为微博热门关键字,虽然字眼随后被封锁,但近日中港两地网民骂战不断。随后由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主持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中国网民批评她抗疫不力,连累大陆,她回应指“不要看,不要听,不要信”,再度于中国网络引起热议。 而香港的康乐及文化事务处则很快回应微博网民情绪,宣布即将关闭所有泳滩。这一举措令外界思考,又是否意味着“左报治后”后,新添“微博治港”? 种种纷争背后折射出,中港两地在同一个疫情下,有不同的防疫措拖及短板,也因此两地人民所面对的困境以及怎样回应、自处,皆有显著差异。 “浮城”防疫:指令混乱、自相矛盾 截至发稿,政府最新数字指出,第五波疫情爆发以来,累计确诊个案为1,004,313宗,有5,188人逝世,死亡率约0.5%。此次疫情爆发,香港社会几乎停摆。 首先是公立医院系统崩溃,由于长期以来,本港医护人手分布不均,有四成五的人手属于公立医院,五成五则属于私立医院,但公立医院的人手,却要应付全港病人的九成,长期负担沉重。而在2019年反送中运动后,有不少支持运动的公立医护人员面临医管局追究责任,导致部份人决定移民离开香港。医管局也承认近年人手严重流失(医生流失率为6.7%,护士为7.7%),并预测一旦爆发第五波疫情,公营医院系统难以应对。 早于2019年,老人科专科医生佘达明在《明报》撰文,批评医管局资源长期错配,管理层墨守成规,新增资源甚至有部份变成“管理层花红”,但急症室、内科病院则长期人手紧张,部份专科市民往往花数年时间轮候,才可以接受治疗,是“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 而2月25日,香港首次录得单日过万宗确诊病例,但由于政府坚持清零政策,不容许在家隔离治疗,确诊者及紧密接触者都必须被送到医院或隔离设施,导致公立医院病房爆满,不少病人被迫安置在露天病床,即使气温急跌,但病人也只能等待医院腾空病房,才有望挤进室内。疫情至今已经两年,政府一方面采取清零政策,一方面却迟迟不针对公立医院系统的困境加以改善,只不断祭出限制市民日常生活的防疫措拖。 到底在两年之间,第五波疫情爆发前的平静期,香港政府做了什么?从种种出入境限制、本地日常生活场所封禁等措施来看,香港政府固然紧跟中国的清零国策,这确实与世界各国逐步走向共存的策略不同,而特首林郑月娥过去多次对外强调,香港必须达到零确诊,以便与中国大陆通关;其陈述重点,既非理顺香港人在疫情下的困境,也非为可能爆发的疫情做好准备,如加强社区接种疫苗,反而一再威胁市民,再不接种疫苗,政府或不再购入。换言之,政府关心的是确诊数字清零,忽视疫苗接种率。整体防疫政策欠奉,令之前香港确诊数字低落时,政府更加自满,不去为疫情做好准备。 第五波疫情爆发,暴增确诊个案令香港百业萧条,多个机构、食肆都因为人手不足,开业又要遵从愈来愈收紧的防疫措施,乾脆自行暂停营业。而政府取态并未对症下药,反而一面倒地要求中央政府援助,多个高官接连北上,与中国防疫专家开会,中央亦组织志愿者及物资援港,继续过去中港关系之间其中一项大叙事:“香港无能致局势失控,中央政府热心援助有求必应”。 然而在一般港人看来,政府如同自废武功毫不作为,更为反感这套大叙事,很多人更认为必须继续自救。因此这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想法:政府没有说明不能做的事,为了可以继续正常生活,我们有权去做。 这种逻辑,从2019年反送中运动后便深植在市民心中。面对疫情及《国安法》双重压力,香港人对政府的信任已经完全崩溃,而政府也因为中央祭出《国安法》,自以为民间再无反对声音,在大小政策制订及推行上,更加雷厉风行,几乎不知市民感受为何物。 如此,我们勾勒出疫情两年间香港的图景是,上层政策混乱矛盾,下层则消极应对。以被戏称为“传闻检测”的全民检测为例,由2月下旬起政府各高官陆续吹风,透露香港有可能颁布“禁足令”,安排全民检测,阳性者强制送往方舱医院及隔离营,达致清零。然而政府却似为了留有转弯余地,一直打“开口牌”,迟迟未有确实时间表和安排,反而令不少香港人陷入恐慌,一再疯狂抢购粮食及药物。从一开始,政府命令全港中小学停课,提早放暑假,不少人以为此举为安排全民检测,征用学校为检测站铺路,到3月21日,林郑月娥却宣布“暂缓”全民检测。而“暂缓”也是一个意义不明的词汇,做还是不做,政府始终没有给一个明确说法。 《端传媒》的一篇访问中,有受访者表示,她抢购粮食出于不信任政府,生活所需都是民间互助自救,政府没有任何举动澄清,安抚市民情绪。另一受访者更形容政府作为如同“弹弓手”,即政府去年曾说不会全民检测,现在却打算推行,换言之,当政府说不会封城,市民便认为政府真的打算封城。 一个月内政府举措自相矛盾,除了体现政府毫无章法,一味依赖中央支援、欠缺意志外,也加深了政府与市民间互不信任,作为小市民,既然政府举措如此混乱不堪,又谈何配合?而两年间种种限制日常生活的措施,加上《国安法》阴影,港人自觉犹如囚犯,除了可以上班与吃饭外,其他娱乐一律禁止,与之相反的是,接连有高官出席过百人聚会,违反限聚令,那么小市民又为何不能在明言的限制下,找寻一些出口调剂心情? 香港人所坚持的自由,在他们眼中是为了可以保持正常过活,不过是假日出一出门,远足或到沙滩嬉水。为甚么在中国网民眼中,那却是破坏政府抗疫工作,并将此挂勾到近日中国疫情升温的困境? “大国”子民:交出所有换抗疫大业 中港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对立的情绪,当中国网民纷纷痛骂港人放任自由,连累中国疫情升温,形容是“为了逆子,搭进长子”,香港人则觉得中国长期以来“没事称兄道弟,有事当你‘契弟’(编者注:冤大头)”。远因,是近10年香港爆发多场社会运动,尤其是反送中运动,中国网民长期认为香港人都是支持港独,迫害爱国人士,处处与政府对着干。 相对“逆子”这一意象的,是中国人自比乖巧孝顺的长子。当疫情首次在武汉爆发以来,中国人面对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虽说有政府强力指令,但大多数人也自愿交出自由及其他权利,以便中央政府顺利防控疫情。当外国人为了防疫命令发起示威的同时,中国人相信他们必须交出一切权利,令政府完成抗疫大业,赢得这场战争。政府赢得疫战,也就意味着中国人与有荣焉,继续中国的大国意识型态。一比较下,便不难看出中国人是主动积极地交出权利,换取成就抗疫大业,这一逻辑行之经年,过去在不同场域,如网络,网民皆相信交出言论自由达致“守法”,政府会得以保持强劲经济发展,大家生活无虞;容让自己及他人放任,则与社会整体发展背道而驰。香港人却是完全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主动实践自由,是容让自己得以在香港喘一口气的最后防线,而且在国安法下,香港人自觉已经被动地封口,无法发表意见如初。 中国人认为他们是国家的一部份,交出权利不是一种牺牲,而是共产党合作的筹码,祈戈因为目的相同而主动与国家合作。“自由”是经政府规划后,让人民安全地实践的状态,所以面对疫情,人民愿意在紧急状态下交出更多,配合更多,也因此作为对立面的香港,在其眼中便是一种与整体发展情势相违背的存在,令“逆子害了长子”一说显得更加有说服力。 3月21日,香港政府宣布4月下旬后逐步解除防疫限制,但此举是否意味香港将走入共存?就如同“暂缓”一词般,一切都是暧昧而留有转弯余地,要是更上层的意志举棋不定,没有执政意志的香港政府,尤其是林郑月娥,将会继续成为中国网民的眼中钉。而眼中钉之外,是中国与香港两地人民长久无法拉近的鸿沟。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