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来到,这头虎不会比苛政猛,谨祝各位逍遥法外,出入平安。感谢各位读者多年来的关注与体谅。”1月31日农历年大除夕,香港资深传媒人区家麟在《明报》副刊撰文,宣布即日起结束其在该报撰写多年的专栏。在政治低气压下,《明报》近期在评论类文章加上形同“免责声明”的编者按,强调文章即使批评政府但绝无“煽动”意图。传媒业内人人自危,有新闻工作者慨叹报道空间收窄,业内出现小型“逃亡潮”。 据悉,区家麟封笔的导火线,是香港网媒《立场新闻》去年12月29日被警方查封,七人被指“串谋发布煽动刊物”被捕。多家媒体曾引述消息人士指,《立场》因刊登或转载多篇疑涉“煽动”的文章出事,当中包括转载由区家麟撰写,题为《<苹果>创刊号社论:我们属於香港》的评论文章。 该篇文章最早刊载于去年6月19日区家麟在《苹果日报》的副刊专栏,区在文中批评,《香港国安法》破坏香港的司法独立:“一条法律,取代了所有法律⋯⋯一声国安,可以搜报馆拉编辑,国安警可以直接取走记者采访资料⋯⋯取代一切保障自由、人权、法治的基石。” 已在去年6月24日停刊的《苹果》,七名涉违反《国家安全法》现仍羁押候审的被告,包括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前行政总裁张剑虹和前总编辑罗伟光等人,12月28日被加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此外,几乎与《立场新闻》同期曾转载区家麟上述文章的网媒《众新闻》,亦已在今年1月3日宣布,基于继续营运存在政治和法律风险,决定结束营运。 有熟知内情者对歪脑称:“律政司在《立场》案抓着那篇文章提堂,指内容涉及煽动。刊登被指煽动的文章,督印人、总编辑以至文章作者本人都负有法律责任,这对他(区家麟)而言有压力。” 明报:“免责声明”难以免责 1月6日起,《明报》的观点版及副刊专栏版都添加了编者按,强调该报或网站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不过,被视为香港中联办喉舌的《大公报》仍在1月10日刊登评论员文章,炮轰《明报》刊登社会学者罗永生“抹黑”《国安法》的评论,质疑《明报》是否“想接过《苹果》的煽动角色”,又指《明报》即使在评论版加上声明,亦“改变不了客观事实”。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后来亦在电台节目称,即使涉事报章加上声明,“假若犯法”警方仍会执法。 有《明报》员工表示,自从《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和《众新闻》三家被外界视为立场倾向民主派的媒体先后停运后,在其他主流传媒中,以往一向相对较多刊发中国内地维权消息以及批评香港特区政府报道的《明报》,已经成为行内的“独苗”,因此对该报突被亲北京报章批判未算感到太过意外。“我们以前都已是排在第三名,现在是‘死剩种’了。”其透露,管理层近日决定在评论和专栏文章加上“免责声明”后,并未有对员工的报道或编辑方针提出特别要求,但内部在此之前,已要求员工在文章中避免使用一些“太偏激”的字眼,在报道中国负面新闻时亦会注意平衡观点。 “例如(流亡八九学运领袖)王丹批评中共的语言,如果过于带有‘仇恨’色彩,就会尽量避免引用。自由亚洲电台的消息还是可以引用,但要视乎内容,如果过于以‘美国’角度去写就不好,观点较中立的就没有问题,但每次都用‘西方角度’去写中国就不可以。” 去年11月2日深夜,中国网球员彭帅在新浪微博发文,指控前副总理张高丽曾强迫与她发生性关系并维持多年的婚外情,但在触发网上热议后帖文迅速被删。由于事涉中央政治局前常委,事件获包括欧美主流媒体和各大通讯社广泛报道,台湾媒体亦相当关注,然而香港主流大报当日却几近集体缄声。 翌日,全港各大主流媒体未有报道事件,惟独《明报》网站却刊发财经新闻短讯,指彭帅的帖文虽然未经证实,但却触发张高丽亲家、“玻璃大王”李贤义旗下的信义系股价全线低开。 其后,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发表声明对事件表示关注,要求中方交代彭帅的下落,但仍然只得《明报》报道WTA的声明,其他报章继续不作报道。直到二十天后,内地官媒再三报道彭帅出席公开活动意图“辟谣”,其他主流港媒才加入跟进报道,但报道主调大多为“粉碎传言”。 “彭帅事件曝光那天,明报财经网曾发布即时新闻,报章则没有刊登。(报纸)中国新闻版则要等到彭帅出口否认传闻,才刊发报道,毕竟因为这些新闻难以证实,不知真假。”对于是否报道、以至怎样报道彭帅事件,有《明报》员工这样解释。区家麟曾在《明报》专栏分析,本地报章当时除《明报》以外对事件绝口不提,原因是报章主管认为“事件未证实,属传言”。 “现在《明报》做中国维权新闻是没有问题,但如果议题涉及分裂国家、民族感情就很小心。例如台湾问题,报道取向没有理由是‘支持台独’,若要报道台独,都必然持批判角度。”有受访资深员工指出,《明报》内部有一套专业标准和底线,但亦担心随着已有新闻工作者因《国安法》身陷囹圄,报道空间会再收窄。 “不少人觉得传媒行业空间愈来愈窄,担心报道内容会否触犯国安法。新闻行业工资低工时长,不少人当初入行都抱有理想和新闻抱负,工作上未能满足就会选择离开。”他指《明报》近期员工流失率明显较往年增加,目前公司人手不足,因此亦较难抽空做新闻专题。 香港01:员工要自己揣摩“主旋律” 其他香港传媒的情况也不好过。曾任职大型网媒《香港01》的Sophia认为,分水岭是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那年之后,很多事情只能选择避而不谈。如果报道要刊发,那麽就要确保它绝对没有错误;如果不希望报道内容被扭曲,那么我宁愿不做。‘两害取其轻’,我宁愿不报道,也不想谎言延续下去。”她表示,有些同事曾尝试挑战公司的“潜规则”,以为调整报道角度就能更贴近真相,但最后结果不是内容被修改得体无完肤,就是干脆无法刊出。 Sophia形容,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倡议型媒体”自居的《香港01》,有报道的“主旋律”,虽然工作时记者不会被明确告知,但员工还是有需要去揣摩这个“主旋律”,否则就会惹上麻烦。“大家工作都很小心,一旦出问题,你会被老板提醒,报道会被修改或下架。虽然没有明确的‘惩罚’,但大家都清楚在这里工作就要接受,否则一旦被盯上,做其他报道的空间就会更小。” 港区国安法实施后,“煽动仇恨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即属犯罪。Sophia指,国安法实施后影响最立竿见影的是香港政治新闻,例如流亡海外香港民主派人士呼吁抵制立法会选举的言论,很容易触碰法律红线,因此《香港01》不会报道,除非这些言论后有建制派人士回应。“例如早前(被港府通缉的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上载自己与圣诞树的合照到社交网站发表感想,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网上留言质疑罗背后的圣诞树‘是谁买的’,这样就可以报道,因为这是‘平衡报道’。”她批评,禁止报道流亡者的言论是双重标准,剥夺公众知情权。 Sophia对香港新闻自由的前景感到悲观:“公司不断告诉你,你错了,你就不断改变做法。”她表示,业内人士对《立场新闻》停运早有心理准备,震撼最大的还是《苹果日报》:“一家如此大的传媒机构,连评论文章都会被当作入罪证据,一瞬间,它就不存在了。” 她注意到近年香港新闻界入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离开的人却很多,“没有意思,一切大局已定,你只能做一些为那些人脸上贴金的报道。”她亦留意到行内的一些变化,她形容为“大陆化”现象:官方媒体越来越多,传统香港媒体越来越少,“甚至政府记者会上,接近一半都是普通话的提问。” Sophia感慨道,初入行时,六四维园烛光晚会、九.二八雨伞运动周年、七一大游行等,都是每年政治新闻的重点,但现在却几乎完全不用报道。她坦言,入行时虽已感受到香港政治气候的骤变,但没想到变化来得这么快。“以前政治新闻讲求要平衡报道民主派和建制派,但现在民主派的新闻已经可有可无,也难以跟进。立法会或选举新闻,全都是建制派的主旋律,市民也不感兴趣,留下来干什什么?”她早前已离开《香港01》,并已经转行。 与《香港01》属同一集团的《多维新闻网》,前员工马先生指创办人兼投资者于品海经常主动插手编辑部运作。他忆述,多年前他为《多维》撰写一篇有关香港高铁“一地两检”安排争议的报道,文中对有关安排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质疑,并引述了前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资深大律师李柱铭的意见。马先生表示,于品海阅毕有关文章后,将马先生召到于的办公室,被“训斥”了近半小时。“于品海先是问我为什么文章要这样写,然后又问我为什么要访问李柱铭,而不访问同样曾任基本法草委的建制派人士谭惠珠。我为自己文章的写法辩解,他就一面驳斥一面不断发表伟论,指在他心目中,李柱铭、吴霭仪和余若薇等民主派法律界人士,都只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客’。”他称在被训斥时多次被于品海质问其政治立场,又指自己在以往任职的多间新闻机构从未被老板召见面对面批评。最后马先生的文章被“枪毙”,他虽未有被公司发“警告信”,但经此事后从此小心行事。 电台:怎么样平衡才算平衡? 传统电子传媒由于依赖大财团的投资,业内因为政治和商业因素的“自我审查”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 在香港某持牌电视台任职记者的区先生称,他所任职的机构以往的自由度较大,此前一直没有遭遇过编采自主被干预的情况,“就算非常尖锐的,揭露政府丑闻的报道也没问题。一些具批判性的报道,例如香港高铁一地两检,涉及到中央政府解释香港法律,我们也能照样播出。”但在《国安法》生效后,机构内部的顾虑明显增加。“每个报道都要考虑是否违反国安法,会否触碰一国底线,或被视为煽动性。”他坦言在后国安法时代,自己与上司和同事之间在这方面有更多沟通,“在新常态下,有些报道需要想办法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又要将新闻的角度带出来。” 区先生形容,如果“报道真相”的满分为十分,以前有9分,现在就降至6.5分,“还没有到非常边缘化的地步,批评政府的空间还是有的,但一旦涉及到国安法、反修例运动或官方定性为‘推动港独’的事件,就必须平衡报道。”他补充,新闻专业本来就讲求平衡报道,“但现在要更加注重”。 《立场新闻》去年底被查封后,国安处高级警司李桂华指该媒体有多篇文章内容涉及“煽动”,指其报道“偏颇”和“有很多主观元素”,“好同情”示威者。区先生对李桂华的言论言犹在耳,“一旦被视为没有平衡报道,是否会惹上法律责任呢?那条线又划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因此,该电视台近期处理涉及敏感议题的报道都步步为营,“找这个人来访问或回应,能否解释得通呢?我们要想得比以前更清楚。” “我们访问被指主张港独的政治人物,例如罗冠聪,目前没有问题。如果外交部批评他,他也有回应,那就一半一半摊出来,全部播放出来。我们是报道这件事,不是无缘无故让他去讲述自己的理念。如果公众关注这件事,那就把各方意见呈现出来,这是我所理解的平衡报道。但如果是某人单方面讲了一些话,我会担心‘单方面’报道会否被视为宣扬某种理念,例如港独。”区先生指,受《广播条例》监管的本地持牌电子传媒机构在平衡报道上,较网媒或报章有更高要求,尽管业内已有杆秤,但他慨叹官方的红线有时摸不着头脑,“当你说一些亲民主派的报章和网媒没有平衡报道,那么《大公报》、《文汇报》这些亲官方媒体,是否有平衡报道呢?官方考虑的,其实只是‘一国’底线和所谓的威胁国家安全。” 去年4月,香港电台新闻纪录片节目《铿锵集》编导蔡玉玲,因为就2019年的7.21元朗袭击事件制作专题时进行车牌查册,被判“虚假陈述”罪成罚款6,000港元。就新闻专业的角度,区先生认为,该集节目深入调查当日白衣人袭击市民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向政府部门查册,证实当晚部分在现场出现的可疑车辆属於当地的村代表,展现了深度报道应有的做法,亦有让各方在节目内回应,“如果有机会,我也会以相同的手法报道。” 他坦言,自己也害怕因为制作官方不喜欢的报道被“秋后算账”,但此刻还没有打消做记者的念头。“一方面对前景悲观,觉得报道真相的空间日益缩窄,但另一方面也会想,有些传媒被打压至要解散,人家想做也没办法做,我自己还可以做,是否应该坚持下去呢?” 新闻学生:无处实习 香港过去大半年先后有《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和《众新闻》三家媒体先后停运,不但令近千名新闻工作者失去饭碗,亦直接影响行业的新人培训。有不愿具名的本地大学的新闻系教员透露,上述三家机构占往年全港机构提供的中文新闻实习岗位约三成,因此它们相继停运将大幅削减今年学生的实习机会。“临时好难找其他传媒机构增加岗位替补,加上疫情、经济以至传媒环境的因素,部分机构更可能缩减名额,令情况雪上加霜。”解决办法之一,是让学生在校园刊物或广播实习。 他粗略估计,在他任教的院校,去年暑假毕业的新闻系毕业生,只有约三分一在半年内找到新闻机构工作,比例较往年的五成多要低。“去年有毕业生先后经历被有线电视裁员,其后加入《苹果日报》、《立场新闻》或《众新闻》最后又倒闭,短短半年间经历两次失业。有人慨叹自己有卑微的愿望,就是想毕业后做到最少一年记者。” 他指,有些学生眼见传媒行业前景暗淡已经转行,或选择继续进修,形容目前新闻系师生都情绪低落。“无论是教与学,还可以怎样做?始终是无用武之地。如果学生好有心做,很追求新闻专业的信念和寻找真相,将来是有一定的危险。大家都感到时日无多,我在校园内都是尽量去教,因为新闻学是社会研究的调查方式之一,但我们要实践这些价值只能放在内心,出到外面工作就要很打折扣。” (为保护受访者,本文所有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