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20年伊始,《牛津字典》(Oxford Dictionaries)将“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 emergency)列为2019年度代表字。“看到中国大陆没有学生加入,我就想可以像格蕾塔(Greta Thunberg)那样进行气候罢课。”来自桂林的欧泓奕,站在崛起的大国,谈起气候议题,却有如置身边陲。

 

两个少女的命运交集

2019年12 月,联合国召开气候大会,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疾呼气候危机的紧迫性,短短一年多来,她成为全球青年气候运动的领导者,各地学生掀起一波波为气候罢课(Fridays for Future)。欧泓奕关注着格蕾塔的一举一动,“我就比较感慨,世界各地有那么多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做那么多事情。”

 

欧泓奕和格蕾塔,两个人有不少雷同处,17岁的平凡女孩、无肉主义者、在家自学,拉近彼此距离的却是对气候暖化的焦虑,格蕾塔为全球气候示威点了把火,全球超过600万人走上街头,欧泓奕也冲破失语的墙国,加入气候行动行列。

 

当全球发出抗议声浪,中国学生显得格外缄默,“好像世界上没有这件事发生,我身边的同学都不关心。”欧泓奕感叹找不到同温层,“地理课本只有一两页关于气候危机,老师也不会深刻介绍气候变迁愈加频繁、破坏效果愈来愈大,它肯定不是作为一个考点。”

 

欧泓奕独自在市政府前抗议。 (来源:欧泓奕 @howey_ou / Twitter)

 

中国学生的气候冷感

为什么中国学生大多对气候议题冷感?“这和获取的讯息有关,父母、学校、报纸、电视、广播,都没有强调全球性问题。”欧泓奕从自身经验给了答案,从小她对于环境议题是一个观察者,喜欢阅读杂志,“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用全球的视角来看,这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很不同。”

 

我们走入上海校园,试图从同样是17岁的高中生身上找答案,出乎意外,随机的受访者中,只有一位听过格蕾塔的气候行动,而当进一步询问是否会响应支持?多数回答不难想像:“我觉得学生当下的任务还是学习,如果因为全球性问题,放下自己手中主要的任务的话,不太值得。”“气候这个东西仅凭一己之力是不能改变的。”

 

“当格蕾塔逐渐火起来,中国媒体也有相关报导文章,大部分人的态度就是很震惊,文章却没写为什么格蕾塔这么做,没有以此作为气候科普。”欧泓奕看见问题的核心。

 

这一场年轻人发动的气候抗议的风暴来得快又猛,2019年3月15日全球展开第一次学生气候罢课行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运动,“当我滑了很久,滑到底的时候,发现没有中国大陆,我感觉很失落。”欧泓奕掩不住失望口吻,“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

 

桂林女孩的气候罢课

在中国发起气候罢课的想法,悄悄在欧泓奕的心头萌芽,“父母亲很震惊,有些不相信我会这么做。”她意识到自己将掉进争议的漩涡,“我从来没接触过示威、抗议这种公民反抗。”抱着初生之犊的勇气,她上网收集抗议前的准备工作、与公安发生冲突如何应对,甚至翻墙建立个人的推特帐号,“因为格蕾塔刚开始就是在推特发她的行动,而且每个地区或国家的人都透过推特,把自己的行动展现给更多的人、收集力量。”

 

欧泓奕跨出第一步,远比格蕾塔来得困难。2019年5月24日第二次全球气候罢课,这天中国第一次有了不一样的声音,欧泓奕来到桂林市政府前,手拿着纸箱做的抗议纸板,“我就写了,气候危机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最大的生存威胁,中国大陆第一次加入。”她一字一句吐露心声,年少且孤独的抗议身影,并没有引来太多关注,“大部分人没放慢脚步,看一眼而已,就觉得妳太年轻,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她从来往行人的神情窥见漠视,仿佛自己被隐形了。

 

欧泓奕的气候行动持续了7天,过程中也有温暖的点滴。“我的孩子跟你差不多大。”一位女士上前跟她聊了会儿,称许她关注到全球问题,还有外国旅游者经过为她打气,不过,最终公安出面制止了她,“我被带去审讯,我父母在工作中也被带去派出所。”欧泓奕淡淡提起“意料中的意外”。

 

被扣帽子的气候行动

“我没感觉到很害怕,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必然的后果。”欧泓奕的语气冷静且坚定,“我甚至考虑到死亡,所以进派出所没有什么。”审讯过程中,公安盘问她抗议前是否接触外国朋友、交友状态,还扣上“影响国家形象”的帽子,中国第一个“为气候罢课”的火苗,硬生生被浇熄了。

 

“我被审讯了4小时,父母亲也有6、7小时。”欧泓奕叹了口气,离开派出所后,她不禁自我怀疑:“我做这么多有价值吗?推动气候行动有意义吗?”各种“封杀效应”接踵而至,“我的网被断、手机被停了,学校也出了一些我的文件。”

 

反观国际,学生发出怒吼要“大人”改变,意大利教育部有了行动,2020年起首开全球先例将气候变迁课程列为必修课,探讨全球暖化的挑战。中国无法置身事外,最新研究指出,气候暖化导致海平面上升,2050年上海市中心可能被淹没,不少上海中学生的反应却是无感,或是认为“国家该进行一系列措施”,自上而下的气候行动,已是多数人根深蒂固的信念。

 

欧泓奕的一人气候罢工。 (来源:欧泓奕 @howey_ou / Twitter)

 

从抗议到种树使命不减

“欧泓奕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会做为你的后盾。”格蕾塔在推特转推欧泓奕的气候行动,两个素昧平生的女孩成为隔空相挺的战友,格蕾塔用“英雄”来形容,因为她了解在中国走上街头发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听到格蕾塔的赞许,“这么说也是没什么用。”欧泓奕有些欣喜却没有太激烈的情绪,她很清楚这无法激起中国气候运动的动能。不过,她知道自己不会放弃,“我感觉到是一种使命,而且我已经开始了,我就不可能退缩。”

 

山不转路转,欧泓奕转而柔性诉求“为生存植树”,号召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种树,如今,她浇灌出上百棵树苗,“我最期待的是,更多人意识到气候危机,让更多中国人加入气候行动,那才是真正起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