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旧金山以南的百年庄园里,趁着一年来的首次会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在全球媒体的镜头注视下,用尴尬但不失老练的笑容寒暄彼此,试图缓和他们二人之间、以及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紧绷了多年的关系。 这一刻,距离习近平上一次踏足美国,已是时隔六年。他与拜登上次当面会谈,也要追溯到去年十一月的巴厘岛G20峰会。拜登前年上台后,两人迄今只有过两次当面会晤,前后整相隔一年。这一年间,中美两国多数时候仍停留在跌跌撞撞、相互拌嘴的状态中,双方的负面消息也总是接踵而至。 为了营造融洽的气氛,这次中美双方都下了很大功夫。两位元首能在旧金山见上一面,背后团队从一年前就开始铺陈。今年6月后,中美官方互动渐密,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加州州长纽森等美方政要接连访华。进入10月,中方反过来变主动,不但习近平亲自出面,会见拜登密友、美参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外长王毅也前往美国与拜登、布林肯、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等人接触,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随后再赴美,同耶伦会谈了两天。 与此同时,中美两方官员以“经济”、“金融”、“外交政策”、“海洋事务”、“气候变化”、“核武器军控”、“查找美军战俘与失踪人员遗骸”等名目推进的双边工作组会议和磋商会谈,也陆续在摩洛哥、维也纳、北京、加州、华盛顿等地以及网络视频会议上进行,为习拜会谈的各分支内容,做着前期沟通和商榷。 那段时间,中美也在一些细微的外交迹象上,隐晦释放着和缓信号。围绕俄乌战争议题,美方近月对“中国援俄”的提及频次,以及在“站队”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力度,实际上已有减低。美国商务部十月将42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针对制裁,中方虽“战狼”回应如旧,但却没有发起对等反击。中国进口商最近开始大手笔采购美国大豆,官方也和波音公司签署了订购客机备忘录,中美每周的直航客运航班被官宣增加近五成。更明显的是,在香港特首李家超“无暇赴美”参加APEC一事上,尽管内幕无人知晓,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美方其实在不解除对其制裁的情况下,给予了些许弹性处理,让北京和港府都有面子和台阶下。 中国官媒也在习拜会前夕,突然调转了一直以来的反美宣传口径。谈论美国的语气不再是指骂和叫嚣,而是转变成对中美往昔情感的重温回忆。新华社十一月初发文,回顾习近平与艾奥瓦州农民开拖拉机,以及重访当年在美住所的场面,指“主席对美国普通民众的感情历久弥新”。此外还接连发布多篇评论,论述中美关系如何重返正轨。党报《人民日报》十月末发表的署名“钟声”的官方评论,也一改以往痛批美国基调,转而讲起了两国关系要“稳下来、好起来”,论调之柔软是该署名近年罕见。这种关系解冻的风向突变之快、步调之大,以至于网民都戏谑,胡锡进、周小平、司马南这些反美网红们,怕是快要没活儿干了。 这种双方努力维系的关系缓和的既视感,在中美事端频仍的当下,被小心翼翼地延续到了二人见面那天。中国官媒发布的一条网络视频显示,在结束了大半天的会谈后,以酷爱“肌肉车”(Muscle Car)闻名的拜登走到大门外时,称赞了习近平那辆红旗防弹座驾。习近平笑着让人开车门,请拜登观赏内饰。拜登探头一望,又朝自己座驾指了指,说很像他那辆专车“野兽”(The Beast)。两人道别前,在门外这段十几米长、被记者簇拥的红毯小道上,用聊车维系了外界期许的融洽画面。 拜登还在会谈期间,向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送上了生日祝福,并提醒习要记得买花,后者则尴尬回称忙于公务忘记了。这种对白,被媒体随后解读成两人关系匪浅的佐证,以至于拜登可以提醒习近平“该去买张生日卡了”。还有一次,拜登拿出一张习近平年轻时在美国金门大桥上的照片。中方的官员华春莹描述,拜登指着手机里的照片问习近平认识吗,习近平回说那是三十八年前的事。但拜登回忆这段插曲时却说,习近平的翻译只过来说了句“我喜欢这张照片”,无法辨别到底是谁喜欢。 从元首座驾,到生日祝福,再到三十八年前的老照片......中国官方在本轮舆论引导中,也着重放大了这些看上去其乐融融的短暂瞬间。一众官媒大量报道和正面宣传了上述细节,营造出了中美外交的热烈氛围和急速升温的破冰成效。作为随行官员的华春莹,在被中国屏蔽的社交平台X上发照片,强调拜登APEC会议结束后主动向习打招呼的片段。新华网总编辑助理刘洪操刀的自媒体“牛弹琴”,则以习拜会期间“十个很不寻常细节”为题撰文,试图用元首峰会期间,“拜登走出大楼欢迎”、“亲自送习近平上车”、“中方态度坚定”、“会谈成果多到写上‘等等’字样”这些碎片化措辞,得出美国领导人主动殷勤,中国领导人透过“大担当、大格局、大情怀”折冲樽俎之结论。 中美在地缘政治和外交层面价值观分歧如旧 但这些官员和媒体都没有提到会场外的情况。自从习近平到达旧金山后,除了有大批华侨社团人士和留学生组队前往欢迎,也有逾千名海外民运人士和示威者在会场外、沿路地点、甚至习下榻的酒店门口发起抗议活动。其中,习拜会谈当天的费罗丽庄园外,场外支持者和抗议者曾一度同台对垒,最终发生肢体冲突。一段网络视频显示,有抗议者从支持者手里抢到一面五星红旗,双方为此争夺扭打,有示威的人随后焚烧了旗子。同一天内,央视《新闻联播》播放的习近平车队抵达之处站满了欢呼的支持者的画面,与台媒及美媒报道的抗议活动和人群混战的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除了刻意营造的融洽气氛外,两个半小时的闭门会谈里,习近平和拜登在核心问题上似乎并无退让之意。两人多数时候,都在各说各话,继续以先前姿态重申着各自立场,逐条亮明自己的“底线”,很多关键议题因而没有突破。 会晤最关键一役,当是台湾议题。从多家媒体透露的现场内容看,习拜二人在台湾问题上一度有重大交锋。拜登指责北京在台湾周围大规模军事集结,习近平则称没有2027年或2035年武统台湾的计划;拜登向习近平呼吁尊重并避免干预台湾明年的选举,习近平回应指中国如何处理自己的事务不由美国来决定;当拜登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必要性、主张维持现状时,习近平随即指出了可以对台动武的几个条件,并且敦促美国停止向台湾运送武器。 会谈结束后,新华社的通稿写道,习近平指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问题,望美方言行如一,将不支持台独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并措辞强硬地表示“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白宫的新闻稿则指,拜登提及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呼吁中国克制在台湾海峡及其周边地区的军事活动。 外界很快就从上年度习拜首次会后中美双方的新闻稿中,对比发现出了二人如今对台湾措辞,已有前后态度上的细微转变。习近平今次表态中,没再提巴厘岛会谈时那句火药味浓烈的“任何人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都违背中国的民族大义,中国人民都绝不会答应”;拜登的表态,则没有语气重到使用去年“反对中国对台湾采取胁迫性和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动”那样的措辞。不仅如此,习近平在会谈后一场晚宴上致辞时,也避谈了台湾而只谈中美;拜登在会后被记者问及对台防卫承诺时,也只用一句“一个中国政策未改变”给搪塞了过去。在外界眼中,尽管这根本不意味着北京和华盛顿开始对敏感的台湾问题有所妥协,但当下都在忍受不快而彼此趋近的双方,或许都想通过话术为台海局势降温、减压。 类似的未解议题和成见还有很多。习近平在会晤中继续对美国技术打压表示了不满。而在释放被扣美国公民的问题上,拜登也未与习达成协议。双方这次亦未能就俄乌战争、以巴冲突等一系列国际紧张局势,得出任何进一步的共识,双方在地缘政治和外交层面上的价值观分歧如旧。 但此次会晤,也并非全无所获。习、拜二人确认了将逐步恢复此前中断的两国国防部和军队交流,以及彼此之间恢复即时通话;也同意重启禁毒合作,努力遏制芬太尼的生产;另外,在促进青年人交流、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残疾人权益、研判人工智能风险、扩大直航班机数量等方面,两国也将展开合作并往具体推进。至于这些成就是否瞩目,以及它们在会谈中权重如何,那就是“见仁见智”了。就像拜登觉得,这些成果是他们二人“迄今为止最具有建设性和富有成效”讨论后的结果;一些持乐观态度的分析也指出,这些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帮助中美保持正常沟通;但更广泛的观察则认为,这些议题并不足以改写两国竞争对立的整体局面。 中美关系:风浪暂缓 暴雪未停 正当世界一边沮丧元首会谈缺少实质成果,一边又就习拜大致友好的互动而向未来投射憧憬时,这场精心规划的首脑会晤结束还没多久,拜登又以一句“独裁者”打破了与政见不相容的中国领导人才刚刚回温的那点气氛。称兄道弟的人情世故与友善姿态,在外交政治的变幻莫测前不值一提。以为中美只有通过接触才能让事态好转,隔着太平洋的外交对喊随时又会重新上演。 但这一次,习近平本人似乎倒没那么在意。那个时候,他正将重心放在与数百名美国商界精英共进晚餐上。期间,通过发表魅力攻势的讲话,习近平给华尔街和美商界派下了颗对华投资的定心丸。另一批在美与习共进晚餐的宾客,则是38年前招待过他的艾奥瓦州“老朋友”们。这些似曾相识的活动,让人想到了30年前,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也曾于访美期间出席类似的晚宴,也曾走入西雅图普通民众的生活。那次出访,江泽民打破了中美关系自“六四”事件发生后,冰封了多年的外交僵局。30年后,习近平似乎也选择了这条外交路径。 习拜会过后,旧金山的风浪虽暂缓,太平洋的暴雪却未停。面对两国之间经年累积的深刻分歧,很多观察者悲观如常,认为几小时会晤对关系解冻起不了多大作用。国际关系一如人际关系,关系好时,更真更像是真;关系不好时,则是真假难辨,仅凭你言我语,不足为信。眼下,中美都在为自己的长期战略利益,尝试向对方做出短期上的让步,但台面下,暗流涌动其实又何曾停过。 上个世纪朝鲜战争期间,中共的意识形态导师毛泽东曾用一句“边打边谈、边谈边打”,指导了当时的志愿军该如何与美军维持长期周旋。这句热战时候的名言,如今被套用在了现实的“冷战”当中——这就恰好解释了为何看似无意义的习拜会,却必须要举行;而即使举行了,中美博弈的态势也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本质上的改变,一如会谈开始前,全世界就已预测的那样。 彼时彼刻,就是此时此刻。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