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遇到紧急情况,可能是海啸、地震——或甚至战争——在你们要逃难时,只能带五样东西,你们会选哪五样?”2022年6月某个周六下午,在台北市济南长老教会的演讲空间里,30名男男女女被随机分成6-7人小组,各由一名“教官”带领,在限时5分钟的讨论里,大家赶紧交换意见。 有人率先提到,总之一定要有急救医药包,组员们一阵附议;另一人随即提议,水与乾粮也要带,随队教官这时开始追问:“饮用水很重,那你觉得要带多少水才足够?”“至于干粮,要带哪一种?”接着有人提问,智能手机与充电器是否该“算是一样物品”。另一名组员提到,战争发生时,网络常会率先遭到破坏。倘若不能上网,携带迷你收音机同样可以接收外界讯息。热烈讨论的声音此起彼落,每个小组陆续在白纸写下自己的答案。 在基础讲解过后,则是实作课程。由多名PHTLS (Pre-Hospital Trauma Life Support; 到院前创伤生命救援)指导教官、以及高级救护技术员 (EMT-P),带领小组演练如何使用弹性绷带、止血带,替不同深浅的伤口加压止血、还有如何善用事故现场可取得的材料,尽可能安全搬运伤者等等。 这并不是校园内的正规国防演习课、也不是热血军事迷发起的模拟战斗营队,事实上,而是由民间团体“壮阔台湾”所发起的“#iCanHelp”紧急应变课程。每次2.5小时,教导民众急难防灾、基础止血、大量伤患通报等公共安全常识。 “壮阔台湾”的创办人吴怡农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起心动念开设紧急应变课程,就是希望能让更多台湾公民意识到灾难应变的重要性。在应变课程后,他留下来与参与者交换意见,询问大家的课后心得。 “我们下一个单元可能要安排到4个小时,内容也会更深入。例如创伤急救,其实还可以做更多完整的练习。因为今天只是基本课,我都还没有跟大家说,很多可避免的死亡都是源于出血过多,但出血的地方也分成四肢、鼠蹊(交接处)、躯干,那我们今天都还没有讨论其他地方,只教导四肢的止血跟包扎。”吴怡农表示,还有很多战术层面的内容,都还没有来得及教给参与者。 这堂紧急应变课,收费300元台币(约70元人民币),包含课程费 $250 元、医疗耗材费 $50 元。壮阔台湾的官网上写道,希望让大家能用“享受一场电影的时间,学会如何在急难中自救与救人”。 “这还只是基础班,未来我们还会规划4小时的进阶班。当然这样区分的目的,也是想要让例如家里有小朋友的家长,可以用几个小时,孩子先托给家人带一下,就能够参加。” 2020年曾参选台湾区域立委选举、长期关注国防议题的吴怡农表示,其实他与壮阔台湾团队从2020年开始,就在规划紧急应变课程了。只不过最一开始的模式,是整个周末的完整营队——“有讲师、演习、工作坊,一堆东西……但我们后来发现,这对学员来说不是很友善。因为很少人真的能挪出这么多时间。”吴怡农说。 “所以我们的课程今年都改成‘模组化’的设计,就是希望来参加的公民,即使平常有许多责任在身,也都可以顺利参加。”而在七月已开放报名的三场活动中,有两场都已早早完售。课程参与者男女都有,甚至有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上课。 参与学员:乌俄战争新闻让我焦虑 今年6月底,29岁的小婷成了其中一名参与“#iCanHelp”课程的成员。在公部门担任研究助理的她之所以参加这次课程,是因为今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台海是否开战的相关讨论在网路上又大幅提升。“像是脸书、推特也会常常有人在说,有一天如果未来真的有战争爆发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今年6月中,中国发布《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即在台湾引起讨论。有人认为,该份文件相似于俄国至今仍将乌俄战争定调为“特别军事行动”、而非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似乎意在试探各国的反应。 小婷说,自己过去就认为台海确实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她也同意自己应该要学些急救知识,但过去总觉得战争离自己还相当遥远、也没有真正下定决心报名。直到这次看见了乌俄战争的相关报导,才终于尝试参与相关课程。 她提到,在经历了一个下午的初阶课程后,虽然自己并不认为单次课程就能学到足够的知识与练习,但她觉得,这场课程只是个开始,对于建立基本应对危机的心态很有帮助。 “乌俄战争发生后,面对任何相关新闻,我都是很逃避的反应。我不敢主动搜寻相关资讯,因为那会让我焦虑,也会不得不看到大量乌克兰女性受苦的新闻。例如有很多报导提到乌克兰女性被性侵等等的消息。但因为上了这次的课程,我才去认真思考,如果战争发生,身为女性的我到底要怎么办、是不是需要更多的锻炼。” “这堂课也教了大家,当面对大型灾难,最一开始要做的事情是确保自身安全、然后对外通报,再然后行有馀力,才是判断与处置其他伤患。当然谈到急救技能的话,重点还是未来要更用心去上接下来的课。但当天的训练蛮有用的是,让我们都能做到初级的心态调整。” “如果平常缺乏经验,当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的反应时间会很长,但只要不断训练,平时就记得口诀,就可以缩短每个人做出判断的时间,做出更好的决定。” 近三年的防灾应战潮 在台湾,像这样积极协助民众培养防灾应变心态、以及补充战争防御知识的团队还有不少。独立媒体《沃草》也从2020年开始,就着手规划制作《公民行动指南——保护自己、守护台湾:遇到危机与战争该怎么办?》内容即含括“必要物资建立清单”、“自制急难救助地图”等等,透过简明的文字教学、精美的插画、待办清单等,希望可以让一般民众快速建立基本防灾常识。 “台湾民团协会”同样成立于2020年,脸书粉丝专页的介绍上写着“民防,人民自我防御。有民防意识的伙伴相聚在一起,是为民团。”民团协会亦开设体能、防卫、急救等三大领域课程,每次只收10-16名成员参加,虽然更为小班,但同样场场额满。秘书长陈丽伊接受采访时表示,也因为民团参与人数较少、团员之间关系相对紧密,至今也每周固定时间会在大安森林公园、内湖等不同地方自主集训。 许多报道指出,在经历过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2021年阿富汗撤军、到2022年乌俄战争等国际重大事件之后,台湾民众对于“全民国防”的需求与讨论都大幅提升。 陈丽伊回忆,民团协会成立的背景,正逢台湾2018年11月公投的冲击。当年十项公投提案包括婚姻平权、性平教育、东奥正名等,都因为政策议题的复杂性、加上错误与虚假资讯的快速传散,而导致了保守派的大幅胜利。该次公投,也使她与同伴意识到台湾的公共讨论空间,正遭逢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开始反思问题的根源。 成立民团,“不是用来补足国防,是民众为了自己的安危,本来就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透过建立在地自我训练团体,希望能逐渐把议题讨论,回到大家本来居住的社区,在熟人、几个邻居,或同大楼住户间,开始基本能力充实与小型演练,让熟的、居住附近的人之间,能对可能的天灾或战争等,有互相协助的应变计划。” 直面恐惧:踏出第一步最艰难,也最重要 当然除却防范天灾之外,为回应长年来自中国的可能威胁,台湾在政府与民间行动上,也确实付出许多努力。台湾资讯战研究专家、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近期也与台湾战略模拟学会研究员何澄辉共同发起“黑熊学院”募资计划,希望不只从分析资讯战出发,也可以提供民间防卫课程、制作防卫手册等后续活动。从6月28日募资计划上线,约半个月后已经突破200万元台币,第二阶段达标。 沈伯洋提到:“国防本来就是大家的事情,军人有军人的职责,后备也有后备的职责,一般人也有一般人的职责,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但当战争发生时,如果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反应、都傻掉,万一中国很厉害,立刻散播一些假消息、引发恐慌,那我们有可能会轻易投降。” “‘黑熊’其实是去年成立,当时我跟朋友小枭(何澄辉)一起参与一个podcast节目,叫‘报呱’,我们讨论了现代防卫应该是什么样子。当时他分享一个案例,就是311日本海啸的时候,有个小学所有人都成功避难。我们就发现,台湾这方面的准备相当不足,当晚我们就继续聊,觉得这方面的训练,如果没有做会很危险。” “至于第二个蛮主要的原因是,其实我(处理资讯战研究)已经很忙碌,做这个又很花时间,但我在做资讯战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为何被害人为何都会愿意相信这些中国谣言?’” “我们发现,其中有一部份的谣言受众,是台湾的年轻人——他们会认为,你说这是中国谣言,但我都只是基于中立的立场——美国、日本、各国的资讯我都有看呀,看完了我自己再评估要相信谁。为什么你们一开始就要告诉我,来自中国的讯息就不能看、不能相信?这套论述是很强而有力的,尤其在部分年轻族群当中。当然部分台湾年轻人没有那么喜爱中国、但也还没有警觉意识到对方是‘敌国’、他们所流出的资讯都应该要特别留意。” “大部分人都抱持这样的想法,我们也不能指责他们的不是。所以我们才想说,那不如开设‘黑熊学院’,让大家平时练练身体,学习技能,防灾演练,自然对战争会有一些想法,再加上对于资讯战的分析,大家才更能理解,我为什么要注意这些中国来的讯息。”沈伯洋说。 让人们从对战争灾难一无所知,到萌生危机意识、并愿意做出行动,学习基础常识,是最艰难也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我们学会这些知识,人们的心防就会更强,我们知道遇到紧急情况、自己可以怎么做,大家比较不会慌张。”沈伯洋的团队也与壮阔台湾、民团协会合作,未来亦将举办更多讲座、活动,从建立民众心态开始,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