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令许多国家陷入能源危机。通胀亦令食品价格不断飙升,基层生活压力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今年欧洲夏季迎来40度高温、巴基斯坦有三分一的国土被洪水淹没、飓风伊恩在古巴西部和美国东南部造成严重破坏。连串事件敲起气候暖化警告,亦令在埃及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7)变得关键。场内近200个国家密锣紧鼓商讨协议,终在最后关头达成历史性共识,首同意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成为峰会落幕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峰会场外亦掀起了“战争”。除了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Greta Thunberg)狠批峰会为当权者“漂绿”(Greenwashing)平台外,英国环保团体Just Stop Oil亦透过向艺术名画或作品扔汤及麵粉及各种抗议手段,以渲泄不满,并且希望藉着激烈的抗议行动来引起人们对于气候灾难及环保议题的关注。 今届气候峰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是首次在非洲举行。过去通贝里曾挪谕各国领袖在过去三十年来对抗气候暖化都只是“blah blah blah”,只会说一堆空洞的承诺。而她更不只一次批评峰会是“漂绿”的举措,意思指政府或公司透过“漂绿”的公关手段,令行为或产品看起来环保,但并无实际效果。 历史性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协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 去年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COP26达成多项协议,如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逐步减少煤炭、2030年前停止森林砍伐等。在今届峰会前夕,国际间冀望这届被称为“非洲的COP”,可为脆弱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发出更多的声音,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实际的峰会”,而不是再如以往多届峰会般,只许下“空头支票”。 今届除了希望讨论如何将上届的承诺化为行动外,另一个焦点亦落在“损失与损害”基金终被放在议程中。事实上,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国家,早于1992年里约热内卢高峰会上,已经提及“损失和损害的财政负担,应由工业化发达国家之间以公平的方式分配”。 “损失与损害”意思是指气候变化对国家所产生的危害。过去这个议程从不在谈判桌上,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是否应在核心协议内包含“损失与损害”机制存有分歧,就连发达国家之间,在“谁需贡献”也未达成共识。有分析认为,许多欧洲政客似乎将气候危机视为地缘政治考虑或移民的驱动因素,而不是对欧洲生命的威胁。不过,随着全球升温约 1.1 摄氏度,热浪导致德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每周有数千人死亡,加上最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报告也发现,欧洲在过去三十年中,变暖速度比任何其他地区都快,直指若全球升温 1.5 摄氏度的话,可导致欧洲每年有近三万人死于极端高温,这个吓人的预测,也令政客态度转化。 不仅如此,今年七月,有研究首次透过评估各国自1850年以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对其他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确立气候责任与损害赔偿的关系。研究数据显示,美国在1990年至2014年间的碳排放造成逾1.9兆美元损失,严重打撃阿联酋、毛里塔尼亚、沙特阿拉伯、阿曼、马里等沙漠国家,导致其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约2%。美国连同其馀四大排放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及巴西,五国共造成全球六兆元损失,相当于全球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 11%。 值得留意是,在 COP15 时,富国曾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会由政府、私人机构或世界银行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给予穷国,以减缓及应对气候变化(climat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即使加强了减缓和适应措施预防问题,有些气候变化影响却是不可逆转的。例如人口仅逾万人的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不仅处于下沉的边缘,更要与极端乾旱的天气作斗。其外长 Simon Kofe 在 COP27 气候峰会上更指,由于海平面上升,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无奈要借助元宇宙来保育文化和历史,成为全球首个数码国家。 有研究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和损害”的融资需求,到了 2030 年将会达到 2,000至5,800 亿美元。数据更估计有 2.16 亿人会因缺水、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影响,将被迫在国内迁移,所以应及时对损失和损害採取行动,避免人道主义危机。 这些研究结果,以及各种可见且性命攸关的影响,终令“损失与损害”资金的议呈被摆上谈判桌,但分歧依然存在。特别是来自美国及27个欧盟国的阻力,令今年峰会差点以失败收场。 西方国家认为,面对物价上升及能源问题,再注资会令负债累累的国家更深陷窘局,亦有声音要求最大排放国的中国作出贡献;而且基金应该只向最受影响的国家提供赔偿。峰会原定11月18日(周五)结束,最后延至20号(周日)才有结果,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役上取得胜利,成功争取落实“损失与损害”资金。根据公布,德国、奥地利、法国等国家已注资约3.58 亿美元。 另外,各国政府还同意成立“过渡委员会”,就如何在明年的 COP28 上实施新的资金安排提出建议,预计明年三月底前会举行第一次会议。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因为属于发展中国家,故无责任及义务出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认为,中国只会在自愿的基础上,提供“损失和损害”或其他资金,但强调就中美气候问题磋商“非常坦诚、友好、积极、正面、很有建设性”。 COP27的失败及引起的争议 唯峰会有得有失,今届的峰会,也惹来了不少批评与争议的声音。 除了对发达国家缔约方到2020年每年联合动员1,000亿美元的目标尚未实现“表示严重关切”外,许多国家谴责 COP27 未能进一步推动缓解措施,而且文本上只是重複《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的语调。COP26主席岑浩文(Alok Sharma)更公然指责:“科学家告诉我们,排放量在 2025 年之前达到峰值是必要,但不在本文!‘逐步减少煤炭的明确后续行动’不在本文中!‘明确承诺逐步淘汰所有化石燃料’不在本文中!” 峰会完结后,通贝里也在其推特上说:“如果没有任何即时及积极减少温室气体的约束性承诺,世界就没有机会实现1.5°C的限制,以减低生态环境被连根拔起、以及危害无数人生命的风险。” 另一个备受争议的论点是,今届峰会由可口可乐赞助,引来环保人士的评击,认为大会遭“世界头号汙染者漂绿”。其中已参加了共三届峰会的思汇政策研究所行政总监姚俊业向歪脑记者表示,觉得今次主办方视峰会为一个旅游项目,多于一个高峰会,“场地没有提供可回收的餐具,有很多即弃垃圾,没有尽力打造成为一个‘绿色气候峰会’。”他又提到原以为在埃及举办峰会,物价会相对便宜,岂料一份三文治便叫价15美元,酒店更高达300至400美元一晚,难以负担。 另外,大会严选可进入会场的非政府组织,令不少团体无法参与开幕。其中埃及当局镇压抗议行为也饱受指骂。印度气候倡议者拉加哥伯(Ajit Rajagopal)因为自发由开罗“苦行八天”到沙姆沙伊赫COP27会议场地抗议,结果被指进行非法活动而被羁押。连同拉加哥伯在内,与今届峰会相关的抗议行动中,至少有93人被逮捕。 无论如何,今届峰会都被誉为是继COP21达成《巴黎协议》后,另一个历史性峰会,会上也有讨论COP是时候要转型,并针对如何落实协议的细节加强监管。明年峰会将在阿联酋举行,并会首次盘点《巴黎协议》的进展,阿联酋气候变化特使苏尔坦·阿勒贾比尔(Sultan Al Jaber)表示,希望在COP28的峰会上,可以成为一个“共识建设者”(consensus builder)。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