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Netfix神剧 《爱、死亡与机器人》中讲了这样一稿故事: 在未来,三个机器人来到人类灭绝的地球上探查。在地球残骸中,他们一路探讨人类灭绝的原因,爱抚着路遇的小猫,没想到结尾是看似温柔无害的猫咪包围了他们,告诉他们:“喵星人佔领了地球。” 短剧的艺术幽默,背后是一个事实: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攻略网络世界。在人类无比依靠网络的今天,或许有朝一日,他们真能借此占领地球! 猫咪攻佔网络 猫咪热潮风靡全球,华语网络也被攻陷。 事实上,台湾内政部、农委会等资料显示,台湾饲养狗数量远超于猫咪,为177万,而饲养猫咪的数量只有73万。 然而,饲养猫咪的增长率不可小觑,四年增长了26%,远超狗只的2%。台湾权威宠物杂志的社长廖晓萍估算,饲养猫的增长数在三五年内,就会追上狗。 宠物数上,猫咪不占优势;但在网络上,则完全相反。台湾社群研调显示,今年头三个月,猫咪相关讨论在台湾社群网站、讨论区多达360万则,狗仅有230万则。早在2014年,youtube与猫有关影片累计播放量就超260亿。日本网红猫Maru,更在2017年凭3亿多视频浏览量,创下吉尼斯纪录。 政治和演艺界名人纷纷借助猫咪文化的网路影响力为自己造势。台湾总统蔡英文有2猫3狗,狗是退役导盲犬,但猫曝光率远高于狗,蔡的公关形象中“猫奴”比重也多过“狗奴”。虎斑米克斯猫“蔡想想”更成为宝岛网红“台湾第一猫”。 范冰冰、鹿晗、舒淇等艺人也在社交媒体晒猫,捕获猫奴的心;Angelababy则因饲养有先天骨骼缺憾、充满病痛的折耳猫,并坚持为其繁衍后代,而遭到微博洗版式负评,人气下滑。 猫型社会文化:少子化与一人经济 亚洲华语圈已开始走向“猫型社会”。 猫型社会,表现为经济步入中产后,形成与猫性情相似的社会:社会稳定、经济水准提升,生存压力降低,人群行为逐渐向猫靠拢,不再热衷竞争和集体观念,追求自我、舒适懒散的生活。 日本、欧美等地在十多年前便步入猫型社会。日本把每年二月22日定为“猫之日”;和歌山贵志车站的猫站长小玉,一年吸引230万人造访。 随着集体主义淡化,服从精神逐步消退,重视自由、个人空间的猫性格,是如今多数年轻人的心理投射。 猫型社会背后,是“社会少子化”和“一人经济”消费习惯。 各大城市生育率逐渐走低,但人类生来对婴儿的保护欲和怜惜并未因此丧失。美国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测试表明,与宠物猫狗相处时,人会产生照顾婴儿的感觉。可爱面孔也带给人心灵慰藉,网路术语是“治癒系”。 相对狗的更需陪伴、依赖性强,照顾猫咪更弹性,负担比狗轻,符合当今社会“想要陪伴,但拒绝负担”的需求。 一位60岁的养猫女士对我说过:“我的狗在我50岁那年走了,后来开始养猫,最起码我现在不用费体力带它出去散步。” “一人经济”,则指一个人用餐、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行等任何状态下仅为取悦自己的消费行为。这种经济模式代表着个体独立、自我意识崛起的心理。随着集体主义淡化,服从精神逐步消退,重视自由、个人空间的猫性格,是如今多数年轻人的心理投射。 “猫奴化”的年轻人: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猫 中国近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养猫国家,有4036万只宠物猫。国家心理谘询师朱广思指出:养猫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孤独感。 加拿大纪录片《星猫熠熠》采访了一群instagram网红猫的博主,他们是这样形容猫的: “猫总是有自己的怪脾气,他们永远有突发状况。” “它们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有各种不同的表情。” 猫的性格是怎样的?永远弄不懂它们脑子在想什么(或许它们自己也不懂),需要人类陪伴,更需要独立空间。爱主人,却不依赖。这些有趣特质加上可爱面孔,人看着猫咪,仿佛看到向往中的自己,这些投射,让人类心甘情愿成为“猫奴”。 喵星人攻佔网路,也许并非人类逐步被猫“奴化”,而是对个人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向往。 正如生活在高速运转社会中的年轻人,每一个都有独立思想,不愿被任何关系所羁绊,宁愿一个人倔强生长。不再愿意做服从的狗,而是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