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总统大选登记截止日的前几天,最受瞩目的“蓝白合”似乎以柯文哲的受挫而破局,泛绿阵营终于大松一口气。几乎同一时间,持续了大半个月的陆配参政风波也平息下来——被民众党拟纳入不分区立委名单的陆配、中华两岸婚姻家庭服务联盟秘书长徐春莺,正式宣布婉谢提名邀请,因为经历了“不断被抹红、抹黑,希望社会纷扰到此为止”。此时,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半个月的38万陆配群体,以及陆委会等两岸政策机构,也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一场风波带出了极其敏感的陆配“双重国籍”问题,在台面上的“国安”与“人权”对决的背后,台湾人的国家认同与台湾现实地位的矛盾若隐若现。在台湾民主“紧箍咒”与“疑中”焦虑的极限拉扯中,陆配群体似乎无论做什么,都饱受审视,而他们复杂但清晰的政治轮廓,似乎无人解读。 在标榜民主的台湾,陆配参政之困的症结何在? 柯文哲在10月下旬提名来台居住30年的徐春莺作为不分区立委时,可能没有想到会造成这么大的舆论震荡。徐春莺过往接受陆媒采访发表促统言论,带陆配群体唱红歌,参加两岸统战部门活动的经历全部被扒了出来,引起了台湾人广泛的焦虑。一时间,在公共舆论场中,陆配群体“亲中促统”的刻板印象再次被强化,社会上“友中”和“疑中”的情绪对立也骤然升温,并且逐渐扩大成更严重的焦虑——“100多万亲中票”(因为一个陆配至少会影响到孩子和配偶)会有可能改变台湾的未来。一时间,陆配群体,几乎等同于“国安问题”。 对此,柯文哲阵营和泛蓝阵营的回应主要停留在:台湾38万陆配应该有自己的代言人,以及宪法规定了每个中国民国公民都有参选权。但这种回应是无力的。马上有人提出,大家并不是否认已经归化中华民国籍的陆配的参政权,而是因为陆配拥有“双国籍”,对台湾的忠诚度有限。 过去30年, 依据《两岸条例》和《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长期居留或定居许可办法》,陆配在四年依亲居留和两年长期居留期满后,只要提出丧失原户籍证明公证书,就可以申请中华民国身分证。为什么是丧失“户籍”,不是国籍呢?因为在两岸的宪法里,都认为彼此同属一个中国。拿到台湾身分证后,就可以申请中华民国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和护照也会同步失效。从实质结果来看,归化后陆配已经不再具有任何实质上的中国人身分。入籍满十年之后,就可以参选民意代表了。 然而,根据台湾《国籍法》及《公务人员任用法》规范,参选人当选后,必须出具放弃国籍的证明文件,才可以任职立委。于是,陆配参政的“鬼打墙”局面出现了。 因为两岸关系特殊性,台湾和大陆互相不承认对方的主权,因此,陆配不可能像移民到其他国家的中国人那样,通过填写“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拿到中国政府开具的放弃中国籍证明书。结果就是,根据台湾的宪法和法律,归化的陆配可以和其他台湾公民一样登记参选公职,但如果当选却无法就职。 对于陆配没有放弃中国国籍的途径。有泛绿支持者认为:中国不对陆配开具放弃国籍证明,责任不在台湾政府,台湾只是依国籍法办事。 而陆委会则表达了一种“中立的无奈”:“台湾目前的规体系未针对台湾地区人民持有大陆“国籍”议题做出具体的规范、亦无专门设立处理丧失大陆国籍的机构。” 于是有评论者认为,国籍困境之错不在陆配身上,因为“《国籍法》适用对象是针对有意归化中华民国国籍的外国人,根据《两岸条例》规定,大陆籍人士不是“外国人”,不论政党意识形态如何,依法论法”,对陆配参政的过度抨击,会伤害台湾的民主形象。 虽然因为“蓝白合”进展不顺,徐春莺参选立委的事情不了了之,但是,她仍将接任民众党新住民委员会主委身分。而且,更戏剧性的是,仅仅过了一天,国民党就公布了不分区立委名单,其中惊现同属陆配的台湾紫点点多元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李霞。她排名第17名,并未进入前12、13名安全名单,但是这样一个看似试水温的操作,让大家才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漩涡中心的边缘人——被嫌弃的陆配的30年历史 在这场关于陆配的吵闹中,大多数陆配是沉默的。有少数陆配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自己经历了学历不被台湾承认,工作受限等处境,所以很希望有陆配群体的代言人,因此支持陆配参政。但也有陆配表示,徐春莺只代表亲大陆派的声音,她的形象只会加剧台湾人对陆配整体立场的疑虑,反而难以改变陆配的处境。还有陆配持中立看法,认为:因为亲人都在大陆,陆配无法自由地发声,当然就无法公平地参政。 但是陆配这个群体的轮廓、处境、政治认同到底如何呢? 1987年,蒋经国政府开放老兵回乡探亲,很多老兵在家乡娶妻后带回台湾。随后,台商开始西进投资,部分人在大陆结婚。在台湾一些乡村、贫困、残疾的弱势群体,也开始通过中介娶陆妻。于是最初的陆配群体诞生了。随着大陆对台商优惠政策的扩大,更多台商、台干到大陆淘金,于是大量陆妻来台。但也由于此时两岸婚姻门槛低,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和黑帮操纵假结婚,组织大陆女子来台卖淫的现象,于是2003年,时任总统的陈水扁确立了包括面谈制度在内的限制两岸婚姻登记的制度,两岸婚姻急遽减少,2003年来台有陆配3.46万,2004年便急剧下跌到1.06万,从此每年来台陆配一直保持在1-1.5万左右;2009至2016年,虽然马英九上台,两岸关系缓和,但是由于大陆经济腾飞,两岸经济差距缩小,陆配数量不仅没有大量增长,反而持续下跌,每年基本保持在1万出头;蔡英文上台后至今,随着两岸关系变化,台商陆续回台,陆配数量加剧递减,2017年新增陆配只有7600多位,正式被东南亚配偶的数量超过,加上疫情影响,2020年至今,年增长量都在2000位。20年间,台湾陆配增长量下跌了九成,也是两岸关系变化的最佳写照。 蔡英文时代之前的陆配群体,总体比较弱势,原因很多。根据移民署2013年的一份统计,当时的陆配中,只有13%学历在大专以上,50%以上是初中及小学水平,可以看出早期的陆配在文化水平上相对弱势。再加上早期两岸关系紧张,台湾对陆配取得身分的门槛和工作权门槛都很高,因此大部分陆配也处于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边缘位置。 在政治参与方面,由于两岸特殊而敏感的关系,陆配群体更是一直边缘化。但随着陆配群体的增加,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团体开始出现,除了为陆配争取权益,也开始组织陆配践行政治权利。不过早期这些陆配的教育程度有限,受民族主义教育影响大,早年除了争取工作权、探亲权等,为了获得对岸的重视,也做过很多配合中国政治需要的抗议,比如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和中美撞机事件,陆配群体都曾去AIT(编者注: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美国在台协会)抗议;中日发生钓鱼岛争端,陆配群体也曾去日本文化交流中心抗议;2018年美台防务论坛中,陆配群体也有抗议……这些过程中,部分积极的陆配逐渐成为大陆乐见的统战样板。另外,因为国民党、民进党等主要党派并不重视陆配的诉求,而自从2005年统促党在台湾成立后,积极向陆配群体靠拢,因此很多陆配能依靠的政党主要是统促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团体。所以,大部分台湾人印象中,陆配都是“亲中”的。 蔡英文时代来台的陆配数量大减,2016年后来台的陆配仅占陆配总量的11%,但这部分人总体上学历水平、经济地位都比较高,而且对台湾的文化与制度比较认可。他们其中很多人非常享受台湾的民主与自由,重视台湾的公共服务,喜欢在YouTube等平台上分享对台湾的好感。但是从时间上来算,他们大部分还没有获得投票权。而且在陆配参政问题上,他们仍然小心翼翼。 陆配总被怀疑不够忠诚,甚至会影响家人的投票。其实, 38万陆配大概占台湾总人口的2%,就算其家属加起来超过100万,也就约占台湾总人口的4-5%,这在全世界的“敌国人口比例”中相对是比较少的。比如,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口近200万,占总人口的21%,乌克兰的俄罗斯人约800多万,占总人口的近20%。但是在俄乌战争和以巴冲突中,这些国内的“敌人”,并没有对本国造成威胁,因为他们普遍没有拿到武器的权利,而且更加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被战火波及。况且,陆配家庭都会偏蓝或者亲中吗?就拿徐春莺本人来说,她就曾对媒体透露过,她投入两岸交流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哪怕她这么倾向统一,但是她在台湾出生的女儿,却极其缺乏对中国的认同,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是个“天然独”。 陆配的国家认同:完全认为两岸同属北京的是少数 其实陆配参政并非首例。2017年,民进党成立新住民委员会,外聘了一位陆配委员宁家荣,虽然她没有加入民进党,也没有被提名为民意代表,但仍然因为前共产党员身分而陷入争议。2018年,有8位陆配参加民意代表选举,其中,定居南投县的陆配史雪燕因为长期关注公共事务,由国民党提名参与竞选南投县议员,以第3高票落选。但是在2021年8月,因为前南投县议员游宏达因涉及贪渎案解职,史雪燕递补上任,成为台湾第一位陆配县议员,但是任职一年后,在2022年的九合一选举中落选。而在台北市北投区的大同里,也有一位陆配黄泽双,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以无党籍的身份胜选,成为台北市首位陆配里长。 为什么这两位当选的陆配的国籍问题没有被讨论呢?一位从事新住民业务的人士告诉我,当时因为没有被公众舆论注意到,所以大家没有在意。陆配民意代表的“双重国籍”似乎成了一个“薛定谔的问题”。 其实,要说国籍问题是针对陆配的歧视,倒也不完全对。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就曾在电视节目《华视三国演议》中提到,其实根据台湾的《国籍法》,日本人也没法在台湾选立委。因为日本国内规定,如果日本公民要拿到放弃日本国籍的证明,必须先拿到其他国家的国籍。可是日本和台湾没有建交,不会承认“中华民国”国籍,因此即使日本人拿到台湾身分证,也无法让日本政府开具放弃日本国籍证明文件,从而无法参选台湾的立委。在世界上,其实很多国家都存在着对“敌国”籍人士的各种权利限制。 另外,虽然没有陆配出身的代言人,但是这几年,随着两岸经济差距缩小,台湾民主制度的完善,以及在台陆配群体不断地争取权利,陆配的各项权利也在一步步改进。比如,陈水扁时期允许陆配依亲居留期间有条件地申请工作,并开放陆配父母来台探亲;马英九时期,陆配取得身分证的时间从8年改为6年,探亲权放宽到三等亲,陆配不需要另外申请工作签证即可直接工作,并完善了陆配的继承权;蔡英文时期,工作权继续放宽,陆配还可以担任行政机关和学校的临聘人员…… 这些年来,陆配的权益有着肉眼可见的改观。 大陆学者王伟男2018年曾在台湾做过一项针对陆配的调查,在“更喜欢台湾还是大陆”这一项中,两边都喜欢的占44%,更喜欢大陆的18%,更喜欢台湾的占27%,高出喜欢大陆的近半。陆配群体当然知道台湾的美好,在“陆配喜欢台湾什么”的调查中,90%以上认为台湾的公共服务、环保、社会人文、公民权利、社会文明都好于大陆。大家也都认同台湾浓厚的人情味,不管自己什么立场,在现实中都会被台湾人接纳,但是在媒体上,又明显感觉被歧视和排挤,大家认为原因主要是因为陆配认为两岸同属一中。 然而细究这个“同属一中”,却发现答案其实很微妙:认为同属一个中国但是各有中央的45%;认同一中一台两个国家的占19%;认为同属一个中国,中央在北京的只有14%。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认为两岸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只有14%,这种比例,其实和现实中蓝营支持者的立场分布差不多。 虽然有一些陆配希望统一,但是在深度调查中,发现他们渴望统一的原因不是对“武统”的盲目迷恋,是基于现实状况,比如希望父母能来养老,大陆的学历能被认证等等,他们认为只有两岸统一,这些权益才能实现。这让人不免思考,如果他们现实的问题得到解决,是否还会寄希望于统一呢? 在台湾这个人情社会,选票很多时候就是和现实利益相关。在学者王伟男的采访中,那些和统促党走得近的陆配表示,在早期,国民党和民进党都比较忽视他们,政策也不够友善,只有统促党比较愿意为作为边缘群体的陆配解决问题——尽管他可能有自己的目的,所以不知不觉吸引了很多陆配的支持。还有个相反的例子,就是陆配宁家荣因为弟弟一家来台探亲受阻,她便写信给陈水扁,没想到陈水扁帮她解决了,尽管过去是共产党员,她依然支持民进党,并投票给蔡英文,更成为民进党新住民委员会的委员。 而这次被国民党提名不分区立委的陆配李霞,在2016年曾接受过央广的采访,她表示,在许多陆配团体中,已经有不少人表示要把票投给“统一促进党”,因为统促党是当时唯一提名陆配(肖云霞)进入不分区立委的政党。她认为“两岸政治很敏感,陆配们只乞求拥有一个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要成为两岸政治的牺牲品。但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态中,民进党不可能提名陆配、国民党又怕被抹红,因此,谁能为陆配争取更多权益,谁就能争取到陆配手中这一票。”这其实很贴合陆配群体的现实状况,但恐怕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陆配的命运。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