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大型企业下班时刻,工人们骑电瓶车回家,只有少量人还在骑自行车。(歪脑/Shell Long)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工人在一起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也一度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后来,电瓶车已经基本取代自行车,成为众多普通人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开始被更多地当作一种锻炼身体的选择。据报道,截至2018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两轮电动车拥有量为57.5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量为74.8辆,相当于在中国平均每100户有66户拥有两轮电动车。 中国成为“电瓶车王国”。 河北,市民骑电瓶车经过路口的“红色景观”。(歪脑/Shell Long) 据报道,中国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在1995年问世。之后的十年中,许多电动车厂商都在探索阶段,着力于解决电瓶车的动力,续航等问题。在2004年之后的十年,随着锂电池等多项关键技术日趋成熟,中国电瓶车产业开始高速发展。 有媒体报道,早期电瓶车能火起来,最直接的刺激因素是“限摩”。全国范围内掀起的限摩大潮是在2000年之后, 各大省会城市在那几年里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是停发摩托车牌照,或是分区域限行等。这时,电瓶车开始迅速填补“禁摩”造成的出行需求空档,成为一种全民交通工具。 北京,电瓶车混乱地穿行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歪脑/Shell Long) 有评论曾这样形容:“电瓶车,或者说叫电动自行车,是所有交通工具里身份最尴尬的存在。如果按类型去分,电瓶车属于非机动车,但相比纯人力的自行车,电瓶车往往更‘野’。 它既驰骋在非机动车道上,为了超车时不时也出现在机动车道上,甚至偶尔出现在人行道上。” 曾经,关于电瓶车的“身份”认定曾成为一个全民议题。电瓶车到底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道路权限以及责任划分都引起广泛讨论,法规的制定也几经波折,中国官方也曾推出过多个版本的“新国标”。 在2010年,国家标准委将将自重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两轮电动车划入机动车范畴。一时间舆论哗然,有媒体称:“这一新标准将‘憋死’数亿电动自行车”;还有媒体说,按照这个标准,市场上大多数的电动自行车,都处在违规状态,当时社会保有和正在销售的电瓶车几乎全部“超标”,将被划入机动车范畴。 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曾表示:“新国标的初衷是好的,但实行过于冒进可能适得其反。” 同时有网民认为,让数亿拥有电瓶车的国人去考取证照显然不切实际,而将电瓶车归入机动车意味着它们将要在机动车道行驶,而作为机动车这些电瓶车又达不到许多道路的通行速度,必将引起交通混乱,也会有更多伤亡事故发生。 最后,在诸多的质疑下,这一版本“新国标”被暂缓实施。有媒体报道,电动车新国标暂缓实施时,各界欢声一片,厂家复工并增加产量。此后,电瓶车在中国继续野蛮生长。 2023年4月,河北,一辆满载“被查扣”电瓶车的卡车驶过“电瓶车一条街”。(歪脑/Shell Long) 2015年9月1日,杭州,被交警查扣的电瓶车堆积如山。(网络图片)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通常被称为“新国标”,2018年5月颁布,并在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大部分城市给予超标电瓶车3-5年过渡期。而次过渡期即将结束,许多城市开始大力“整治”依然在路上行驶的不达标电瓶车。 按照这一技术规范,在售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不得超过55公斤,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 2023年,随着电动车“新国标”宽限期的结束,全国多地开始对“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车进行查扣,而这种大规模的“运动式”查扣电动车其实已经在过去几年中在全国各地多次上演。 据报道,此前深圳曾一次性“销毁3600辆电动车”事件引起舆论哗然。随后有律师机构称,这种行为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电动车是公民财产,即使作为监管部门也不能销毁公民财产。 2009年7月3日,天津,某品牌车间内的工人们正在组装电瓶车。 (AP / Greg Baker) 天津,一家销售二轮及三轮电瓶车的店铺门前,店主在检查待售的电动三轮车。(歪脑/Shell Long) 据报道,2019年全球电动两轮车销量中,中国是最大的需求市场,占全球销量的90%以上;中国有超过73万家电动两轮车相关企业。包括生产、销售在内的整条产业链中,容纳着巨大的就业人口。有媒体报道,在2023年电瓶车销售遇冷,厂商开展价格战,甚至有行内人说“新国标”或毁掉这个产业。 台铃电动车集团总裁姚立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新国标对交通安全方面考虑较多,却忽略了其他方面。新国标不能局限地聚焦于其在交通事故中的问题,应该放眼整个社会来看其功过问题。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有500多万从业人员,他们的去向也应该纳入考量。 浙江,道路上运送“超标”建筑材料的电瓶车。(歪脑/Shell Long) 河北,装载大量麻袋的电动三轮车。(歪脑/Shell Long) 因为其便捷性,电动车在承担起快递,外卖等送货任务之外,还成为许多“小生意”人运输货物的选择,而时不时会出现电瓶车“极限运输”的情况,人们早已熟视无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明确规定:“电动车载物有标准,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 而根据地区和时间段的不同,有关部门对于“超限”电瓶车的管理并不统一,虽然经常会有交管严查“超限”电瓶车的报道出现,不过依然有大量明显违规的电瓶车跑在道路上。据报道,还有专门针对大件货运的电瓶车公开在市场上出售,甚至还有可以在侧面展开的货架。“最多曾拉过差不多800斤货,还能跑得过摩托。当然为了安全,拉货多时会开慢些。” 2023年4月,河北,电瓶车上的一家四口。(歪脑/Shell Long) 在2022年和2023年,中国多地陆续推出各地的《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或者《电动行车管理办法》,而每个城市的《管理办法》间大同小异,多是针对电瓶车标准,牌照以及载人等行为做出规范。虽然这些法规是出于安全等考量推出,却也受到不少质疑。有网民质问:“二人以上家庭怎么接送小孩?难道只能买汽车或只能一次接送一个孩子?13到16岁的孩子就只能骑自行车?” 中国官方媒体也曾发文称,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不应“一刀切”。 河北,加装了“挡风被”的电瓶车上的儿童。(歪脑/Shell Long) 河北,冬季的电瓶车存车处中,绝大多数电瓶车都加装有挡风被。(歪脑/Shell Long) 在广大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天十分寒冷,而可以挡风和防寒的电瓶车“挡风被”基本成为了电瓶车冬季的标配。通常这些“挡风被”会覆盖包括握把在内的整个电瓶车前端,而这就造成了操作不便、遮挡视野或刮带等安全隐患。中国多家媒体曾报道,因“挡风被”造成的交通事故,交管部门也呼吁市民不要使用电瓶车挡风被。在2018年,上海就实施了禁止使用挡风被的规定,被查到会面临50元的罚单。 而同时,也存在来自网友的质疑声。有人认为“手脚冻僵,反应变慢更危险“,“不是所有人都能开得起小汽车的,既然存在,说明有人需要,可以调研一下,制定一定的标准,不是考虑安全原因简单粗暴的否决,应该自立更为符合大众需求的规范制度,来约束挡风被的使用。” 北京,中关村快递小哥在街边停靠三轮车就地整理快件。(歪脑/Shell Long) 2019年10月1日,北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游行中,骑着电瓶车的“外卖员”方阵。(AP/Mark Schiefelbein) 据青山资本2023年中消费报告称,在中国,外卖员与快递员总数已接近千万。而支撑起这一庞大服务网络和产业的,正是电瓶车(和电动三轮车)。由于电瓶车极少拥堵,便于停放等特点,它成为了终端运输的最优解。可以说,这些支撑了庞大就业的产业正是跟随着电瓶车的发展而兴起。 通常,外卖等行业对骑手效率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有媒体报道,“新国标”下的外卖电瓶车无法满足外卖骑手的需求,因为“跑慢了”赚不到钱;外卖小哥的电瓶车通常都会加装更大的电池并“解除限速”,以达到足够送单量。这让新国标成为摆设,更多的从业者依然愿意承担交通风险,换取足够养家的报酬。还有报道称,有电瓶车销售者对记者称:“没有人查,都在改装”。 2023年4月,河北,路上加装了挡风棚的电动三轮老年代步车,在有些地区这些代步车也被称为“老头乐”。(歪脑/Shell Long) 2023年4月,天津,马路上的“大型改装版”电动车,车体本身就是一间五脏俱全的小吃铺。(歪脑/Shell Long) 根据《新国标》的规定,如今许多依然在路上行驶的“改装版”甚至“超改版”电瓶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些低速电动车辆车主似乎没有可以替代的选择,而巨量不合规车辆的停放和报废也成为另一个问题。 山西,街头造型酷似摩托赛车的电瓶车。(歪脑/Shell Long) 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两轮电动车智能化白皮书中调查数据显示,在21-55岁的二轮电动车用户中,35岁以下群体占7成,身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用户也占接近6成。城市中的年轻用户是电瓶车最大的用户群体,也是各大电瓶车厂商重点争夺的客源,而电瓶车造型的时尚化则成为最主要的手段。近年,传统的踏板车造型已经不是电瓶车的“唯一”,电瓶车的外观正飞速进化。 有报道称:“这一届两轮电动车产品,在用年轻化“讨好”年轻人。” “更时髦的外观设计、更出圈的营销方式、更大手笔的明星代言,品牌们从多角度出击,要让自家的两轮电动车始终和年轻人的步伐同步。” 浙江,某木质房屋中的电瓶车旁堆放着大量可燃杂物。(歪脑/Shell Long) 更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因为其蓄电能力强,动力足体积小,已经在快速地取代上一代电瓶车使用的铅酸电池。有媒体称,锂电池燃烧起来是爆炸式,火焰温度可高达1200℃,能迅速引燃附近易燃物品,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使人身体中毒,甚至灼伤气管导致窒息。有媒体报道,仅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全中国就发生电瓶车起火造成的火灾3700多起;而因电瓶车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比比皆是。2021年9月,北京通州一电瓶车车主将车辆带回家中充电引发火灾,就造成了5人死亡的悲剧。 显然,安全的充电习惯和场所,还没有成为中国电瓶车用户的共识。许多车主依然坚持将小型的电瓶车“搬运”上楼,在自家或公寓楼道里充电。有媒体发布数据,电瓶车起火爆炸的概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二,这个看似低到可以忽略的概率,放在全国巨大的电瓶车基数上依旧不容小觑。即使许多地区应对这种做法发布规范甚至惩罚措施,但是由于公共集中充电处不足或经常被盗等原因,人们依然冒险在楼道或家中为电瓶车充电。 2012年,南宁青年周立齐在接受采访时画面。(电视截图) 周立齐曾因抢劫罪和盗窃罪被4次判刑,其中多次是因为偷窃电瓶车。他因为外形酷似“切·格瓦拉”,被网民赋予外号“窃·格瓦拉”,还因为他面对采访时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而成为网络热梗。 从周立齐的案例,中国电瓶车或电池失窃情况可见一斑。据报道,2021年仅在北京一地,就接到电瓶车丢失或者电池丢失的报案上万起,而基于偷窃电瓶车和电池已经形成了一整条产业链,同时也让无数报废或临近退役的旧电池重新流入市场,增加了电瓶车火灾事故的概率。 2014年10月11日,河北,大雾中骑电瓶车上班人人群。在这种事故率较高的天气中,依然很少有人佩戴头盔。(歪脑/Shell Long) 2023年4月23日,河北,通过路口的大多数电瓶车骑手都佩戴了头盔。(歪脑/Shell Long) 2023年7月1日,《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全国正式实施。在之前的几年中,通过各种政策引导,电瓶车骑手对头盔的接受程度已大幅增加。在“新国标”中,关于佩戴头盔的规定并不像其他条款引起诸多争议,市民普遍对头盔持配合和欢迎的态度。“新国标”也对头盔的形式和质量和使用寿命定下强制标准。有媒体发出警示,帮助骑手避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头盔。 山西,穿行在地下通道中的电瓶车。(歪脑/Shell Long) 电动车对中国社会的的塑造之深,肉眼可见,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的“电瓶车王国”。虽然官方一直在立法试图对其进行规范,但所立规范的漏洞也不断涌现。有评论以:“不造车不骑车的人,决定几亿人骑什么车!”来形容新国标。这种多方的探索与磨合,未来也许还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