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感谢所有曾按下PLAY键分享的听众,谢谢你们,试图聆听一个你不理解的语言,这真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今年10月,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上,排湾族歌手ABAO阿爆(阿仍仍)上台致词。她一袭桃红洋装,民族风编发,以母语专辑《kinakaian 母亲的舌头》拿下“最佳原住民专辑”丶“最佳年度歌曲”以及“最佳年度专辑”三项,成为当届最大赢家。 有人称她“排湾族女神”,但她则回应,自己要说,应该也是“普通女神”。 保持普通,或许正是她最重要的创作意念。若是看过她现场表演,你会讶异,为何总有那么多素人同时站在她的舞台上――原住民youtuber、来自台东部落的国中生、男女同志、变装皇后、甚至一般歌迷,都会被邀请上台一同唱歌跳舞。 她说,很不喜欢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舞台往下看的感觉,因为那样实在太孤单了。 母语创作缘起:外婆想在过世前,留下给儿孙的结婚礼物 11月采访当天,距离她得奖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从上一份工作赶来的阿爆风尘仆仆抵达,一边吃着晚餐,一边准备。近期她的工作行程大爆满,各种邀约纷至沓来。经纪人说,今天晚上还有两个行程,一边化妆、一边包头巾,一边与我们采访。 从上一张专辑《vavayan·女人》、到《kinakaian 母亲的舌头》,围绕在女性、母语的创作概念,似乎成为反复探问的母题。我问起阿爆,有什么起心动念(发起创作时的最初想法)? 她想了想说,自己好像没有什么起心动念,就是直接边做,边感受到这些创作灵感的。“我觉得原住民都有一种特性,不管哪一族,我们其实都是很‘实作’的民族,我们的身体会走在嘴巴前面。就是你要一边做,你才知道我要讲什么。” 她回忆,自己从小就喜欢音乐,2003年,她以“阿爆&Brandy”的双人国语组合出道,但当时还未想过以母语文化写曲;2012年,她到原住民电视台当主持人,开始从事相关工作。而让她转而开始接触母语创作的契机,是2014年,她亲手录制的古谣专辑《东排三声代》。 出身台东县正兴嘉兰部落的阿爆,外婆是传统排湾族古谣的领唱人(排湾族古谣的一种合唱形式,由妇女或长老领唱人开头,再由其他人合唱),因此从小就听过不少次外婆与母亲吟唱传统歌谣。 《东排三声代》,就是为了纪录外婆梁秋妹(米次古)、母亲王秋兰(爱静)、以及她这辈年轻人的合唱,所做的歌谣纪录集。 “我一开始作《东排》,只是因为我外婆想录歌。”阿爆说。高龄的外婆担心自己过世以后,排湾族古谣无人传承,希望能够被记录下来。“所以《东排三声代》一开始只是纪实,没有太多编曲,就像声音的纪录片,主角是我的外婆,纪录她想传下来给我们的歌。” 要记录长者歌谣,收录方式,也和一般采访录音非常不同,没有谨慎彩排预录,而是非常随兴。“我们没有特别约她丶问她要唱什么,就是她想唱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录音。直到最后,她才默默说,我唱的这些,都是以后给你们婚礼要用的歌。” 《东排三声代》的曲目,有着告别单身曲、订婚曲、头目结婚曲,婚宴结束曲,都是外婆想要留下给孙子的礼物。“我们的传统婚礼,有一些歌是要吟唱、要跳舞的。她孙子很多、年纪又大了,她觉得自己没办法每场婚礼都参与到,所以才用这种方式,委婉地告诉我们。” 阿爆说。“她有她自己想要讲的东西,但不会像我们现在的人,一开始就说清楚你什么事、什么创作,是为了要有什么目的、明确的原因,其实不用。她就只是要你好好follow她就对了,可能我们的原住民文化,就是比较体验式的吧?” 古谣的魅力 在收集母语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更多古谣的有趣之处,后来开始结合流行编曲,做出全新创作。例如将古谣《aljus》加上和母亲共同创作的歌词,借由数字1到10,写成《1-10》,描绘传统排湾族女性的心声: 1 lja ku varung a cuacuay anga, 我心里守着一个愿望好久了 2 ma in itjen a patje mamiling. 我要我们两个永远在一起 3 a vurati a pacecececeng anga, 有三个地瓜就刚好够吃了 4 a vasa, mavetu itjen. 若四个芋头 就太饱了 5 a ku aljak, pupicul aravac, 生五个很有力量的孩子 6 a djinameq, sauqaljay aravac. 打到六个猎物 有够英勇 …… 她的歌词中,除描绘传统部落生活,也有和不同族群沟通丶与他者相逢时的文化对视。 在《u rava 我的朋友是贵族》里,她结合节奏蓝调与和声,唱出这样的内容:“长辈们说跟头目交朋友应谨守身份,对他们保持尊敬的心。感谢这个新的世代,我们可以自在的跟任何族群交朋友。” 传统的排湾族文化阶级分明,头目与平民有不同社会责任。不过随着社会改变,人们开始认识到与自我不同的人,接触到不同的族群。 而与饶舌歌手李英宏合作的《tjakudain 无奈》则是直接谱出一则原汉(原住民与汉族)恋爱故事。透过排湾族语和闽南语韵脚交互使用,描绘出汉人男子爱上排湾女子,最后因为文化差异,无疾而终的恋爱。 阿爆:tjakudain? Pairang sun. tjakudain?(能怎样呢?你是汉人。能怎样呢?) 李英宏:Tjakudain? 你不答应? Tjakudain?请你答应。 阿爆:不能答应。 “只有一个人在舞台上,是很寂寞的事情” 想让更多人看见不同的文化这个概念,也从音乐创作延伸到了阿爆的舞台。在她的现场演出中,通常都会安排多组原住民表演者,曾有台湾知名原住民男同志Youtuber“阿嘟主义”上台主持、还邀请过自台东长滨国中的学生,表演古谣吟唱。 “我想要让大家知道,原住民音乐其实真的是大家都想听的。很多原住民可能会觉得,我这些音乐,好像就是唱给自己人听、或者只是用来延续文化价值观而已。”阿爆说,其实有不少原住民部落国中、国小,已经成立青少年古谣班、乐器班,但对内部社群而言,有时还是觉得这些只是文化保存,看不到“实用意义”,也对自己的文化没有自信。 但她认为,这些音乐都是非常好的,只是没有够大的舞台,被世界看到。 “我们试了一两次,让他们现场表演,我发现这些孩子,当他们回部落,自信是有增加的。”阿爆说。如果原住民孩子从小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长大以后更容易觉得,外面社会有很多喜欢他们、接纳他们的人,不会只有“坏人”想要欺骗他们。而且即使真碰到遇到坏人,这些经验也能让他们自我培力。 “让他们知道这些,是成长过程很重要的事情。”阿爆说。 从他者到女神,到接纳自己是平常人 阿爆自己也有相似的成长经历。从感觉到自己是他者,到被培养成为女神,到如今,她接纳自己,或许也只是一个平常人。 “我以前最早开始接触唱片圈的时候,还是个国语歌手。”阿爆说。“我不晓得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但早期流行音乐的训练,唱片公司都会一直搞得你……好像你是一个queen、就是个台上的王,要有很强的气势、也有个很明确的SOP(标准作业程序)培养过程。大家都要告诉你,你是最好的,最棒的。这是他们当时给我的Training。” “但是我已经过了那个年纪,也不喜欢那样一个人在舞台上往下看,那样人很孤单。我比较喜欢跟大家一起。”阿爆说。 “所以我的表演都会有很多人。让玩音乐的过程回到很纯粹,就是跟大家一起分享。来听音乐、或来表演,我都愿意提供小的舞台,一点点时间,你可以加入在这里面。‘加入’、‘参与’在我的所有作品里,都是非常非常核心的概念。” 11月初,她刚结束跟大提琴家马友友的一场表演合作。当时马友友提到一个观点,她觉得很认同,是做音乐要有平常心。” 我问她,怎样才叫平常心? “我怎么知道。”她大笑了起来。 然后她补充说,什么叫平常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可能你要想到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人。你必须要去观察你的听众平常过怎样的生活?他们需要哪些帮助?也要记得,本来我们的生活就是同一个样子。”例如对失恋的无奈、对未来的迷惘、对被肯定的感谢……正是这些贴近生活的微小时刻,让听众在他人的歌里得以照见自己。 喜欢的事情,只要没让你死掉,都没关系 得奖之后,阿爆接到许多跨界邀约。这几个月来,除了原本应到日本参加音乐节因疫情取消外,她担任了马友友的表演嘉宾,也做了金音奖的主持人。 我很好奇,在得奖之后,她生活是否有改变?面对跨领域的尝试,会否感到害怕? “其实有些事情我也没想过自己可以做。只要大家让我尝试看看、如果时间上也配合得来,那我就试看看啊,就像玩游戏,每一关、每一关你试了,就知道噢原来是这样,没有想像中恐怖。”她说。 作为曾经没有自信的人,母语创作或许是让她改变的转折点。 她的跨界领域拓宽甚广,曾跟加拿大华裔饶舌歌手LEO37合作歌曲。他是第一个跟阿爆说,可以唱自己语言的人。 “他说:‘你就不要管我,唱你自己的东西。’从那次合作开始,我第一次获得很多‘欸这个不错欸’的反应。”阿爆说。 “我开始做母语音乐之后,有个很大的不同,我开始不太会想像那些没发生的恐惧(因为唱母语等新尝试而可能的意外)。我以前很常去担心‘哎呀这个会不会怎么样、那个会不会怎么样’,后来做母语音乐之后,就比较不会有那些恐惧。就觉得好像没什么好想,而是会回到具体执行的问题,像是时间能不能做、去想怎么做,不会害怕做得好不好。” 她笑着说,自己慢慢就想通了,人家肯付钱给你,老板都不怕了,你怕什么? “人家老板一定有他的评估嘛,他觉得你可以,你就可以。大不了你不行,人家下次就不找你了、你也知道你不适合这个东西。” 而且即使努力尝试了、却还是失败,那也没有关系。 “因为现代世界很快速,快速有个好处,就是大家其实忘掉也很快。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那么多歌要听,谁有空理你啊!你就是要趁这些人还没听到的时候赶快练习。等到有一天,大家听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很稳定了……我大概就是这种想法。”阿爆说。 从国语歌手、电视主持人、到多次站上金曲舞台,她始终还是那个普通的排湾歌手。或许是,当你开始知道自己是谁,就不会再过度担心他人的眼光。投身做心爱之事,成为这个平凡世界中,独一无二的普通男神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