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17天的东京奥运会于8月8日落下帷幕。在国际运动员于赛场征战的同时,中国网民们也奔赴民族主义战场:他们随比赛进程找到一个个目标,先出征日本的乒乓球、体操队员,又转头批评中国羽毛球男双队员,再讨伐为台湾队员加油的台湾艺人。 与此同时,中国运动员受训于举国体制下,一边继续承受“金牌至上”压力,一边有队员在国际舞台呈现出与近年中国“战狼外交”国际关系风格相应合的攻击性表现,获得网民的宠爱。 回望这17天,奥运带来的民族主义浪潮仍余波荡漾,令外界震惊。事实上,该现象并不孤立,近年新疆棉风波、新冠疫情溯源、香港反送中运动等事件中都一再上演。可以预见,中国不断恶化的对外关系和日益封闭的对内政策,正加剧和延续民族主义情绪的应激反应。下一个爆点,可能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由来已久的“金牌至上”,和背后的举国体制 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在本届体操决赛中,因心理健康问题决定退赛。她沉淀心情后回归平衡木,夺得铜牌。拜尔斯此举打破了长久以来体坛对运动员精神健康的沉默。不少体坛人士赞赏其勇气,美国体操协会声明会“全心全意”支持其决定。 与此同时,中国举重选手廖秋云表示同意自己教练所说的,“有伤病也要‘以练带治’,该拼的时候就要拼”。廖在比赛中输给菲律宾获得银牌,因压力哭倒在教练怀里,赛后才首提自己已被伤患困扰,是长期劳损造成,只能控制,无法治本,为不去失竞争力,她选择边养伤边训练。 退赛在中国体坛也曾不被理解。2008年北京奥运,满怀希望的中国观众期待田径名将刘翔在家门口卫冕,却目睹前奥运冠军因伤退赛。不少人失声痛哭,紧接着是铺天盖地的愤怒。刘翔成为第一个被“网暴”的中国运动员,从“国民偶像”骤降为“刘跑跑”,被指是缺乏集体精神和国家荣誉感的“逃兵”。四年后伦敦奥运,刘翔再次因伤退赛,新浪微博在此后一小时内录得每秒19000条+的微博发表峰值。难敌压力的刘翔自此淡出体坛,退赛成了他人生分水岭。 中国的“金牌狂热”渊源已久。李宁曾在杨澜访谈中坦言:“中国人更多的需要金牌,不需要体育。体委只需要金牌,不需要运动员——因为运动员可以随便换。”这位昔日体操王子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摔下鞍马,被指“丢了国家的脸”。回国时他被机场人员责骂:“你还有脸回来?”,有人给他寄吊绳、刀片,让他以死谢罪。 顾拜旦将“更快、更高、更强”写入现代奥运精神,强调参与而非胜利。而在中国,奥运精神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是否能洗脱“东亚病夫”的历史耻辱,金牌数量等同于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奥运军团”要摘得金牌榜之首,首先要能承受举国体制与民族主义的重担。 举国体制,指中国体育的管理模式,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由政府选拔培养有天赋的运动员苗子。“举国体制”并非中国自创,而抄袭“老大哥”苏联。通过举国体制,苏联在1980年奥运夺得195枚奖牌,包括80枚金牌,冠绝全球,奠定了“运动强国”的形象。 纽约时报中文网曾报道,在中国举国体制下,数万儿童被送入2000多所政府经办的体育学校做全日制训练。他们多来自贫穷偏远的农村,其中不乏女孩——女孩被认为更吃苦耐劳,能忍受军队化、每日10多小时的训练。 为了最大限度拿金牌,政府把重点放在西方国家不太重视的非热门项目,或更有赢面的项目。据统计,中国自1984年以来赢得的奥运金牌,近75%集中在六个项目:乒乓球、射击、跳水、羽毛球、体操和举重,这并非巧合。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金牌由女运动员获得,而本届奥运中国代表团413名运动员中近70%是女性,也不是巧合。 因此,当政府以“举国体制”之力培训国家运动员,运动员的牺牲往往被包装成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却忽略了铁幕后的不近人情。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的人性需求被割舍。2008年京奥,女子柔道冠军冼东妹赛后提及一年未见的女儿,不禁哽咽。她在女儿出生后就决定断奶,减肥备战奥运。同样是京奥,女子举重运动员曹磊在夺金后才得知母亲已离世,为不影响夺金,教练团暪了曹磊两个月。 今届奥运,全红蝉以超越年龄的表现夺得女子跳水冠军。这位14岁女孩来自平均年收入1.1万元的广东农村,家境贫困,她赛后在采访中不断提及要赚多点钱帮补家中,“赚钱给妈妈治病”。而采访中她甚至因不认识字读不出妈妈的病,有评论文章观察指官媒在报道中都忽略了这个细节,又淡化其苦难,并分析这背后体现运动员被选中后“成为国家的人”,没有好好念书接受文化教育。文章随后因“违规”被微信删除。小女孩没有去过游乐场和动物园,为了练习跳水甚至把头发“泡坏”。苦练七年后,她在东京奥运的成绩才引起外界关注。在举国体制下,众多家境贫寒的女性自小被体制选中开始训练,生活和教育并未得到保障,只有夺金才能赚钱治病,这让“体育大国”的官方宣传变得苍白和尴尬。 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金牌总数最多的国家。“金牌至上”的举国体制背后,是官方用体育荣誉来滋养民族主义情绪的逻辑。经历长期外交孤立后,中国在1984年才正式参加奥运会,能在国际赛场打败英美等发达国家,是“扬我国威”。官方乐意将体育和民族主义挂钩,特别在改革开放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备受挑战,用“女排精神”等宣传加强民族主义叙事,有助于让国人转而沉醉于“大国崛起”的狂热中。 2015年,中央巡视组公布巡视体育总局后的意见,表示“金牌至上”的扭曲体育观会滋生腐败。随后几年,官方取消了国内一些赛事奖牌榜,在媒体上一再强调告别“金牌至上”观念。这一基调一直延续至今,就在奥运结束前,中纪委网站刚发表文章强调,从“金牌至上”到“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心态转变的背后,是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改革发展所带来的自信”。 但若综观本届奥运的舆论生态,便会发现金牌狂热从未离开。 被裹挟的中国运动员:比赛即是出征 早在本届奥运开始前,民间已有中国网民夸下海口:“一个月让日本人学会唱《义勇军进行曲》。”而官方在开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表示:“将努力确保金牌榜和奖牌榜上的第一序列。” 夺金被暗示与“战胜外敌”的民族自豪感捆绑在一起。由中宣部管理的中央电视台第六套电影台,本身就经常在国际事务时,播放涉嫌影射他国的电影。网友曾这样总结六台的选片风格:“日本首相访问美国,她放《珍珠港》,苏格兰公投,她放《勇敢的心》,巴黎暴乱,她放《悲惨世界》”,这种举动被认为是傲娇、“非常有勇气地触人霉头”,“就像被央视庇护的小女儿”,因而被中国网民称为“六公主”。“六公主”在东奥开幕式,当天放送抗日电影《冰封侠:时空行者》,又在中国举重运动员侯志慧夺冠日,播放讲述中国女排的电影《夺冠》,被网民乐赞为“太会了”、“内涵”。 被荣誉激发的民族主义,又反过来助推了“金牌至上”狂潮。网络和社交软件里开始出现“打遍全世界”的对外敌对情绪。网民把日本队称为“日本鬼子”、韩国队称为“棒子”,骂台湾人是“蛙蛙”,美国人是“丑国人”。 开始有中国运动员为得银牌道歉。乒乓球混双决战中国不敌日本,据报道,有不少人攻击这对选手“辜负了国家”。运动员刘诗雯赛后哭着称自己“对不起大家”,搭档许昕说:“全国球迷都在关注这场决赛。这个结果整个中国队都接受不了。” 几天后,李俊慧与刘雨辰在男双羽毛球决赛中输给中华台北队,引爆更大反响。尽管李、刘第一时间向公众致歉,CCTV更掐掉颁奖画面,避免愤怒的公众听到中华民国奥委会会歌奏响,但网民还是一窝蜂地涌入李、刘的微博,指责他们“输得太难看”,讥称“国家队输给省队”。 除了夺冠,爱国也成为运动员的“硬指标”。 夺得中国首金的气步枪选手杨倩,被翻出曾在微博晒出Nike球鞋,有人质疑其没有带头抵制反对新疆棉的Nike,是“跪族”、“不爱国”,但亦有人批评质疑者,双方在网上掀起骂战。 与此同时,对“敌国”表现出更多攻击性的运动员,获得了官方和网民的宠爱。 体操选手唐茜靖在选用抗日歌曲为比赛音乐,被网民盛赞歌曲“响彻东京”、“太硬气”、“我们中国姑娘就是虎”。羽毛球选手陈清晨在对阵韩国的比赛中不停大叫疑似粗口字眼,包括“操”、“我操”,此举获得大量支持,被称为“最美中国话”,有网友赞许这是中国“狼性”再现。铅球冠军巩立娇谈及赛时回瞪“一直瞪我”的美国选手,被网民盛赞“可爱”。自行车选手钟天使、鲍珊菊夺金领奖时,胸前各别一枚毛泽东像章,《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的微博对此赞誉有加。 网民:越过“防火墙”,为奥运出征 网民对中国选手虽有批评,但也出现不少宽容和温和的民间声音。对于“外敌”,“爱国”网民的表现则惊人得一致:阻碍中国夺金的运动员、规则和裁判,都被视为敌人,更衍生出“受害者心态”。 乒乓混双冠军日本选手伊藤美诚的微博被谩骂淹没,称她有“阴间笑容”、从小“被洗脑要打败中国队”,并贴上大量丑化表情包,网民甚至到日本选手的推特、Instagram账户大骂。承受一周网暴后,伊藤美诚关闭了她的微博账户;此前她曾上传在中国训练,和中国队员交流的照片。 外网成了中国的奥运第二战场。日本选手桥本大辉在男子体操全能决赛中战胜中国选手夺金后,气愤的中国网民结队“出征”桥本和裁判,发布侮辱图片,致使国际体操联合会发布声明,特别公布桥本的打分详情,以证明评判“公正准确”。但一些“爱国小将”仍意难平,认为这更证明欧美国家垄断话语权,联合打压中国。随后蹦床比赛中国得到银牌,虽多是机器打分,但是网民们仍认为是裁判打分不公让中国丢金。 黑名单持续增加,未与中国队对阵的选手也遭遇出征。德国乓乓球手奥恰洛在社交媒体发文,致敬在男团比赛中败给德国的中华台北队,并称对手的国家是“台湾”,引来网民出征,奥恰洛夫急改贴文。 俄国体操选手纳戈尔内因在桥本的社媒祝贺他获得金牌,就被路过“小粉红”大骂“Your Mother No Have”,猜测是 “你妈没了”的粗糙翻译。 运动员遭到攻击,艺人也难免波及。台湾艺人小S徐熙娣因在社交媒体上称台湾选手为“国手”、帮他们加油遭中国网民挞伐,被指台独。至少四个中国品牌宣布与小S终止合作。 随后一天,更多台湾艺人被挖出为“台独”选手加油,包括蔡依林、徐佳莹、吴映洁、魏如萱。其中,徐佳莹的罪状是感谢了运动员的付出,但贴文列举的Emoji只包括中华台北队的获奖项目。中国网民大骂这些艺人是“捞金双面人”、“立场有问题”,喊话让她们立即表态“是不是台独”。对此台湾文化部回应,谴责“不容许异议发生的社会”,令运动员和演艺工作者承受政治压力,并表示“没有选手需为比赛失利、没有金牌而道歉;也没有艺人需为了支持自己的国家选手而道歉”。 与此同时,BBC刊出报道介绍台湾为何不能以国名或地区名参加奥运,引起中国驻英大使馆抗议,谴责BBC严重误导。这也是中方自东京奥运会举办以来第N次震怒。 一再被复制的民族主义潮汐 这不是“小粉红”们首次猎巫行动。早前新疆棉风波中,“小粉红”们就发动抵制,在Nike、H&M等牌子的代言明星帐户下“教做人”,并滋扰和阻止普通人购买和穿着“反华品牌”。2019年香港运动爆发后,也有许多网民征战,要揪出和批斗“港独明星”。 中国网络新世代善于发动民族主义动员,特别想向外界证明“中国人不吃那一套”的气魄。“金牌至上”遇上“民族大义”,冷静不下来的“小粉红”还在不断征战。世界羽球联盟正式受理韩国对陈清晨爆粗的投诉后,他们称韩国“输不起”,辩称那是“Watch out”,叫嚣“喊了又怎么样?”。 国际奥委会要求中国提交关于选手佩戴毛像章领奖的报告时,他们又讥讽“就这么怕教员?”“教员把鬼子打怕了”、“怕他我就爽了”,哪怕遭致事态升级,建立国际负面形象,也止不住他们高昂的战意。 奥运临近尾声时,官方开始尝试控制这股情绪。但当发现中央电视台在回放画面抹除运动员胸前的毛像章,网民们纷纷在微博上@央视体育,表达愤怒。官媒和新浪微博试图降温,呼吁“理性观赛”,网络上立刻有声音反驳:在“大是大非”前不能妥协。 台湾艺人事件持续发酵,隶属国台办、中央军委的官媒《中国台湾网》和《海峡之声》接连发文,认证小S并非台独,同时批评“大陆一些网民不够理性、乱扣帽子”,而将事发原因归于民进党的煽风点火,挑动对立情绪。但很多网民对这种说法并不买账,有网民表示“没用,民意是最重要的”,又称国台办为“跪台办”,有人向官媒喊话,认为宣传口蛀虫太多;一呼百应。 但这种表面的“失控”,未必等于失败,因为民族主义情绪并未背离目标方向。现任领导人习近平希望将中国建成“体育强国”,完成“民族复兴”,他认为体育关乎国运,曾表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队若在本届金牌榜上力压群雄,或将被视为外交和内政困局下的逆转胜,其调动的民族情绪,达到的对内宣传效用可能超越2020年“大国抗疫”。 在微博与“粉红”网民论战后,中国说唱歌手夏之禹在奥运结束前数天怀念起小时流行的“地球村”概念,“不同种族和不同肤色的人们能和平友爱地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其发言被指责是讽刺中国人:“中国人厌恶日本人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你想地球村,也不问问欧美国家和日本想不想”。夏之禹随后删帖。 狂躁的民族情绪容不下温和的良言。举国体制驱动下前进的金牌机器中,有被裹挟的运动员,而让这台机器持续运行的,是民族主义情绪。这股狂潮要把国人带去哪里,一时没人能说得清。 舆论最终剩下了“爱国者”网民的诘问:“为啥日本讨厌我们,韩国讨厌我们,台湾讨厌我们,美国讨厌我们,连香港也讨厌我们?”这份不解,恐怕不会随着东京奥运落幕结束,而将继续伴着民族主义热潮烧到2022年冬奥会;如果冬奥还能顺利举办的话。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