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2024年的国际睡眠日。 2008年的世界睡眠日第一次有了年度主题:“睡个好觉,清醒生活”。能轻易入睡,是一种能力。 同年,随着一位德国业余摄影师贝尔恩德分享的中国人睡在公共空间的组图,“中国睡”这一词汇在国外出现。《纽约时报》2016年曾发文称:“中国人天赋异禀,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入睡,而且这几乎是一项全国性的消遣。超市里、操场的设施上、机动自行车的后座上、停放的车辆下,以及宜家的样品床上,打盹儿的人随处可见。”这一现象有时被贴上“不雅”标签,也引来中国官媒人民网的追问:“街头睡、车站睡、田间睡,这些国人习以为常的景象,曾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睡’;‘中国人怎么那么困?’” 认为“随走随睡”是中国特有,甚至将之归为“不雅”,或许是一种刻板印象。毕竟许多中国人有午睡的习惯,而且,没人能抵挡住困意的来袭。但如果真的要讨论这个现象,真正的问题或许是:是什么人,因什么原因,在何处而眠。 2015年10月6日,北京,一名男子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日子里,在三轮板车上午睡。(AP / Mark Schiefelbein) 上述人民网发布的一篇文章就提到,中国人的睡眠质量是“中国睡”的主因之一,晚上睡不好,白天睡不醒成为不少中国人的常态。据报道,从 2010 年至 2020 年,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长缩短了近 1 小时,从 8.3 小时减少至 7.5 小时;2012 年,有 5.2% 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大多时候睡眠不好,而在 2020 年,该比例上升至 7.5 %。另有媒体称,有超过3亿中国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017年7月20日,广州,一名男子睡在人行道上的男子。(Shell Long / 歪脑) 在中国南方的广州、深圳等城市,一直以来都有大量的街头露宿者,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些露宿者有时会被称作“街友”。据报道,不仅是无家可归者,一些有工作的人为了省钱,也加入了”街友“行列,每天睡在街头。 据中国官媒报道,广州地方城市管理者曾在天桥下设尖锥防止露宿客在此睡觉;也有成都以设置的坡形公交候车椅,甚至“淋水”与“绿化”等方式驱赶露宿者。2023年,广州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躺卧措施也引起了争议。 2007年11月27日,北京,严寒天气中,一名中国无家可归者睡在下水道里冒出的蒸汽旁。(AP / Oded Balilty) 有媒体发文,根据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2014年到2019年的数据,仅北京三环区域内,他们就登记到约3000位露宿者,男女比例约8比2。在北方地区,这些露宿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降到冰点以下的气温中过夜。 2017年1月9日,北京,一名男子在一家麦当劳店里睡觉。(REUTERS/Jason Lee) 有报道称,中国政府虽然允许流浪人员待在收容机构,但最多可以住十天。因为这一限制,一些流浪人员会选择到麦当劳睡觉。这一人群常被称为“麦难民”(McRefugee),他们会在麦当劳过夜,但天一亮就消失;同时,他们也会捡食客人留下未吃完的食物。麦当劳基本上对流浪人员持接纳态度,且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2200家餐厅有一多半都是24小时营业,流浪人员云集。 2007年7月6日清晨,北京西站站前广场,席地而睡的旅客。(REUTERS/Jason Lee) 由于国内许多火车站对提前进站的时间有所限制,并且站内也不能提供足够的休息空间,许多赶早班火车或等候买票的旅客,尤其是收入较低的群体选择在车站附近“集体露宿”。毕竟对农民工群体来说,一夜的住宿价格不低,而车站周边的种种“小旅店”也有各种隐患。 2006年4月30日,旅客在北京火车站候车时,以惊异的姿势睡觉。似乎只被设计来坐的塑料座位并不能阻挡他躺下休息的决心。 (Claro Cortes IV / REUTERS) 2011年7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一个修漏水为生的家庭睡在自家卡车后斗中,身上盖着蚊帐。(REUTERS) 中国官方在2022年曾给出数据,中国灵活就业群体超过2亿人。其中生产制造工人、线下生活服务业人员、建筑工人、个体户才是灵活就业群体中最大占比的职业。据报道,灵活就业群体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为53.4个小时,接近4成的人员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一些个体小业主或者寻找零活的劳动者,不得不在街上就地休息,来避免错过可能的“商机”。 2010年 5月27日,北京郊区,一名路边小贩睡在西瓜旁边等待顾客。(AP / Muhammed Muheisen) 在中国,零售商贩尤其是蔬菜水果摊贩,每天的工作时长可能超出想象。蔬果商贩通常每天凌晨3点左右就要起床前往当地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在天亮后就要准备好自己的摊位迎接第一波买菜的顾客,并全天都守在市场或者路边摊位旁直到天黑,才匆匆回到家中休息。这种生活作息让他们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补觉,户外的嘈杂和路人的目光并不重要。 2013年11月28日,北京,中国国家信访局附近,一名上访者在人行道上的简易“床铺”入睡。(ap / Andy Wong) 在一些中国的大城市中,尤其是北京,“访民”也曾是在露天睡觉的一大群体。曾经有身在北京上访的访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访民不允许住旅店,警察会在小旅馆把守。本来就有一些访民长年住桥洞和车站,就算有钱也没有地方住。 访民在上访的道路上经常会暂时沦为无家可归者,直到放弃或者被“遣返。 2008年7月20日,北京,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附近的一个工地上,一名工人看着在地上熟睡的工友。(AP / Oded Balilty) 是工人成就了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而直到今天,出卖体力的建筑工人依旧面临许多问题,如劳动保护,欠薪等。作为临时工人,他们通常会在一个项目完成前住在工程地点旁统一的工棚中,这些工棚设施简陋,并不含暖气或空调等设施。曾有报道,一些青年农民工难耐工棚的闷热,索性到工地外的人行道边露宿。 2018年8月8日,上海,南京东路上一条热门步行街的路边,两名男子在深夜睡在树下的长凳上。(Johannes EISELE / AFP) 在上海等南方城市,一些低层老旧社区的家庭没有空调,而一些有空调的居民也会想方设法防止夏季电费飙升。许多当地居民试图通过睡在外面来度过闷热的夏夜。 2008年8月6日,北京,一名男子睡在湖边。(NICOLAS ASFOURI / AFP) 2017年7月24日,杭州市一家宜家商场中,睡在展示用的床伤的市民。(AFP) 在宜家家具商场中,经常可以看见人们在展示的床或沙发上酣然大睡,尤其是盛夏季节。有媒体形容:“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全国各地的“蹭凉族”又开始广泛出没,而宜家商场几乎每年夏天都成为‘重灾区’。有人拖家带口在体验区床铺上睡午觉,有人拖鞋甩了一地,有人则旁若无人将商场当成自家卧室……” 宜家方面认为这种行为不妥,并曾计划“严禁不礼貌行为”,会叫醒脱掉鞋子或者窝在被子里的小睡者,但目前未见广泛推行。 2014年10月12日,一名男子在北京火车站等火车时靠着宣传“中国梦”的展板睡觉。(Jason Lee /REUTERS) 有人认为,“中国睡”其实代表了中国人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放松的心态,但也有人认为,酣睡之人若有选择,其实更情愿有舒适的入眠场所。不知“中国梦”中,是否包括一些舒适和体面,让疲劳之人恢复精神,继续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