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脑 WHYNOT navigation toggle

英女王逝世,她曾在中国与香港留下过足迹

对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离世,华人社会里面,香港人大概是最有感受的一群,不少人都在怀念“昔日的美好”,但也有人批评这是一种“恋殖”的情感。
撰文 | 鱼仔
09/11/2022
本文共3503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我需要被人民看见,才能被相信。”(I have to be seen to be believed.)
-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于9月8日传出病危的消息,同日傍晚时间,白金汉宫发出公告,指她已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平静地去世,享年96岁。就在今年年初,英国才迎来英女皇登基70年的白金禧纪念及一连串庆祝活动,同年她的离世,举国哀悼。这位英国史上在位最长的君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当白金汉金公告英女王离世的消息后,下起阵阵大雨的伦敦,不少民众自发前往白金汉宫献上鲜花、悼念刚刚离世的君主。1952年,当时的伊丽沙白公主在其父亲国王乔治六世驾崩之后继承王位,成为女王。在任70年期间,伊丽莎白二世共经历了十五位英国首相,从二战期间领导英国的风云人物丘吉尔,直到刚刚才接受英女王任命、成为首相的卓慧思(Liz Truss,又译特拉斯)。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待与英国新当选首相会面。这张照片标志了君主最后一次的单独摄像。
2022年9月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待与英国新当选首相会面。这张照片标志了君主最后一次的单独摄像。(AFP / Jane Barlow)

 

接近一个世纪的见证

1926年,在伦敦梅费尔区出生的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并没有想过将来有一天会走上君王一途。

 

然而,就在1936年,伊丽莎白十岁那一年,原本由她父亲的兄长爱德华八世所继承的王位,因为爱德华八世要与曾离婚两次的华里丝·辛普森结婚,在位不足一年就宣布放弃王位,由其弟弟、伊丽莎白的父亲乔治六世继任,身位长女的伊丽莎白亦随即成为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

 

直到1952年,乔治六世因健康问题突然去世,当时正在非洲出访的伊丽莎白立刻赶回伦敦继任女王、并于1953年加冕,当时她只有27岁,那是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形势开启全新局面的时代。一方面,在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日渐式微,当时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解殖浪潮、去殖民化运动在战后达致高峰,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其殖民体系亦面临瓦解的局面,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大英帝国“已经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当时世界局势的重心落到美国及苏联两大强国身上,二战后确立了美苏冷战的局面、核军备竞赛、欧洲殖民帝国衰落、英国本身亦失去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基于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大英帝国”开始转型成为今天的“英联邦”体制,英国君主本身亦是英联邦的元首。

 

在1953年的圣诞致辞中,伊丽莎白二世曾说:“英联邦与过去的帝国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建立在人类精神的最高品质之上:友谊、忠诚和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作为英联邦的元首,为了维系这一个体系,伊丽莎白二世在任期间,多次出访英联邦国家及积极参与英联邦事务,也令她成为了历任君主里面,出访次数最多的一位,在任期间,她曾经出访116国家。

 

随着时代变迁,作为国家最高元首,英国君主的象徵意义亦已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权力也非常有限,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一直对于政治事务保持中立的态度,亦甚少发表政治性言论。无论是保守党或工党政府上台,英女王每星期都会在白金汉宫与首相会面,以了解最新的国内事务。

 

在这70年间,首相换了一个又一个,唯独伊丽莎白二世依然是英国的君主,见证着政坛的起落,也经历了国内的种种转变。

伊丽莎白女皇二世的加冕礼
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女皇二世的加冕礼。(AP)

 

她曾接见的中国领导人

在位期间,伊丽莎白二世曾经接见过13位美国总统,包括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同时,她也会见过多名中国领导人,从1986年访华期间与邓小平会晤,到2015年在白金汉宫接待习近平,翌年被录到在私下的对话中指访英期间中国的官员“非常粗鲁”(Very Rude)。

 

时间回到1986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应邀访华,成为首个到访中国的英国君主。那是《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两年,香港主权正式确立会于1997年从英国移交到中国手上。该次访问,英女王到访​​了北京、上海、西安、昆明、广州,参观了长城、故宫、兵马俑。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而邓小平及胡耀邦亦分别与英女王会面。

 

该次访华行程,英女王在人民大会堂发表演说时表示,“大约390年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贸易能够得到发展。送信的信使遇到不幸,所以那封信就一直没送到。幸运的是,邮政服务已经有所改善,你邀请我们前来的信件平安送到了,我很高兴接受这一个邀请。”

2015年10月20日,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接待习近平。
2015年10月20日,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接待习近平。(AP / Chris Jackson)

 

英女王访华,在香港前途问题在中方眼中已经“解决”的前提下,当时外界形容是次访华是中英两国关系“空前友好”的表现。直到2015年,威廉王子成为了第二个访华的王室成员,两年后安妮公主亦展开了对中国的访问,王室成员开启访华之旅,变得愈来愈不罕见。

 

在中共建政之后,首名出访英国的中国政府首脑,是时任中国总理的华国锋。1979年,华国锋受邀到访英国,除了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会面外,亦受到英女王在白金汉宫为其设宴款待。1985年,时任中国总理赵紫阳在《联合声明》签署后访英,亦受到英女王的款待。

 

随着香港的主权移交,多名中国领导人在访英期间,都曾经与英女王有过会面,包括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李克强、以及现任中国领导人习近平。2015年,习近平率团对英国进行国是访问,期间伊丽沙白二世为其访行举行隆重的仪式,而此次访问后来亦被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形容为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

 

然而,在翌年2016年,伊丽沙白二世一次在白金汉宫草坪的私人谈话,却无意被摄影师摄录而意外流出。当时她得知一名伦敦警务处女警官为该次国是访问的指挥官,即以“倒霉”(Oh, bad luck)来回应对方,并指访问期间中国官员对驻华大使吴百纳“非常粗鲁”。(They were very rude to the ambassador)

 

英女王逝世之后一日(9日),多国领袖亦纷纷悼念,习近平向英国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致唁电,表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她的逝世是英国人民的巨大损失。”《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也在微博上发文,藉着英女王的逝世抨击英国首相,“必须说,这位女王给世人的印象好于她的子孙,也好于英国几乎一代不如一代的政府首相,她的离世代表了英国一个时代的终结。我不记得这位女王过去几十年有过什么让中国人很不高兴的言行。在她离世之际,我愿意对她的亡灵表达尊敬,并道安息。”

2022年9月9日,香港人民在英国大使馆外纪念英国女皇。
2022年9月9日,香港人民在英国领事馆外纪念英国女皇。(AFP / Isaac Lawrence)

 

香港人称呼她作“事头婆”

对于伊丽莎白二世的离世,华人社会里面,香港人大概是最有感受的一群,不少人都在怀念“昔日的美好”,但也有人批评这是一种“恋殖”的情感。

 

就在英女王逝世翌日,有大批香港市民到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献花悼念,不少香港人亦在社交媒体上洗版式表达对于英女王的悼念之情,同时藉此怀缅殖民地岁月的点滴。港人对于英女王的情意结,跟殖民地时代的过去脱离不了关系。

 

在1997年前的英殖时代,香港人对于英女王有另一个称呼:事头婆。

 

“事头婆”是老板娘之意,由于英属时期香港公务员名义上的雇主是英国君主,自从伊丽莎白二世上任之后,有三分一的殖民时期都是在她的任下,当时的公仆会以“事头婆”来称呼英女王,久而久之亦逐渐成为了港人对英女王称号,当时总府总部、警署、立法会都会悬挂英女王的肖像,硬币、邮票等亦会印上英女王的头像。

 

在英国殖民管治香港期间,“事头婆”曾经两度访港,一展其亲民形象,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1975年,“事头婆”第一次访港,是首位到访香港的在位君主。当时英女王伉俪在时任总督麦理浩的陪同下,在四日三夜的行程中参观了多个地方,包括到达刚落成的何文田爱民邨、探访其中一户港人家庭;身穿洋装及高跟鞋到访嘉咸街街市、摩士公园游泳池等,而目前已消失的珍宝海鲜舫亦曾经接待过英女王。

 

此次访行,英女王尽显其亲民的姿态,在抵港后的致辞演讲中说到:“香港独具其特殊环境及因素,经港人历年奋斗,乃发展为一现代名城,其过程可谓举世无双。港人所遭遇之困难愈甚,则其斗志益坚、百折不挠,力争上游于罕见之逆境之中,不苟安于图存,寻且自力更生、锐意进取,其经济日臻繁荣,民生日趋改善。”

 

就着英女王是次访港,港英政府甚至推出了一本《英女王访港:政府纪念特刊》

 

英女王第二次访港,也是最后一次到访香港,是在1986年结束访华行程之后。是次访港行程只有三天,除了出席官方的行程外,亦探访了沙田公屋隆亨邨的一户家庭、到香港理工学院探访学生,而红馆亦特地举办了一场《女王访港青年精英大汇演》,包括张国荣、张学友、成龙等艺人歌手都有份献唱。

 

在英殖时间加入皇家香港警察、英女王名义上也曾是其“事头婆”的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翌日(9日)亦发稿哀悼伊丽莎白二世的离世:“她在位七十年,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备受英国人民尊重、爱戴和赞许。在英国举国哀悼之际,我们谨向英国人民致以深切慰问。”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成为第一位留言的人吧!

我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