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月中,在台湾大学念研究所(硕士)的陆生小雯(化名)回浙江过年。台湾男友阿淳(化名)送她去机场,登机前想到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在超市买了个口罩,嘱咐她在飞机上戴着,注意防护。

 

这对恋人以为过完年很快能见面,未曾想到,至今还只能在网上见到对方。

 

1月23日,疫情震央武汉“封城”,之后台湾政府宣布暂时禁止除有居住证的陆配外的陆籍人士入境,陆生也在其列。4月9日,大陆教育部宣布,“综合考虑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两岸关系形势,决定暂停2020年大陆各地各学历层级毕业生赴台升读工作”。很多人认为,在疫情与两岸关系冰点的交缠下,走入第十年的陆生政策,极可能就此画上句号。

 

不少陆生、台生共筑的愛情小船,在变化剧烈的台湾海峡中,受到更大的风浪冲击。

 

《爱的迫降》
爱在同一种族的裂痕上

《爱的迫降》剧照 (图:tvN)

小雯一头短发,常戴眼镜,说话几乎听不出“大陆口音”。她是2014年赴台的第四届陆生,阿淳是高她三届的大学学长。小雯大三那年,两人正式交往。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继续在台升学,有利维系感情也是考量之一。

 

无法返台的日子里,小雯的妈妈想像了“狗血”的剧情:因为疫情,所有国家紧锁国门,两岸进一步交恶,从此女儿和男友只能隔海相望,无缘见面……她把“故事”贴上社交媒体,有人说像台剧《一把青》,也有人觉得更像韩剧《爱的迫降》。

 

二战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歧,在地球表面留下几道伤疤。1991年柏林墙推倒后,还剩两条同种族间的裂痕,一条是南北韩三八线,另一条就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海峡中线”。

 

小雯没那么悲观,至少她不认为,自己和男友要像《爱的迫降》南北韩的男女主角,在第三地才能见面。但从去年7月31日,大陆突然喊停赴台个人旅游,到今年陆生停摆,她和大部分受访者都感到,跨越台海的恋情会更加艰辛。

 

陆生不是很大的群体,但又有种风向标意义。它始于两岸关系蜜月期的马英九政府时代。2011年首批共928名陆生学位生赴台就学,那年被称为“陆生元年”。马英九执政最后一年2015年,注册陆生人数3019人,达历史最高峰。

 

但说两岸学生恋情,早在学位生赴台前,最多能赴台一学期的交换生和台生间,就已碰撞出火花。在大学任教的作家蔡智恒,因目睹学生中的两岸恋情,创作了小说《暖暖》,于2007年出版。我们也得知有“非典型陆生”,交换时交往了台湾女友,完婚后又以陆配身份,考上台湾的研究所。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叶家兴等人合著的《陆生元年》一书出版,书中也注意到不少两岸年轻人陷入热恋。他说,当时这些人大多约定,“不谈未来,顺其自然,认真用心,过好今天”。

 

“从第一届陆生开始就有结婚的案例。”台湾某大学负责陆生指导工作的人士透露。该校每年招收约100位陆生。“不一定每届都有,学校也没有特别统计,我知道的大概有不到10对,有的已经生了孩子。其中陆女台男比陆男台女要多一些。”

 

超越海峡的缘分,有时让人始料不及。《陆生元年》另一位作者,是曾就读政治大学研究所的首届陆生贾士麟。2014年,在台就读的一年,他认识一位台湾女生,当时只互加了好友。之后,贾士麟去美国念博士,两人在网上越聊越热络,2016年相约在大陆旅游,正式开始交往,一年后领证结婚。

我经常在朋友面前称男友为‘台巴子’,他并不在意,但也会开玩笑叫我426。


《一把青》
国族的爱恨情仇纠缠住恋情

《一把青》剧照 (图:Facebook / 一把青)

“我经常在朋友面前称男友为‘台巴子’,他并不在意,但也会开玩笑叫我426(台湾网络用语,谐音“死阿陆”)。”浙江妹子小雪(化名)也是首届陆生,2016年一次活动中,认识了男友阿翰(化名)。

 

“我个人的感觉是台湾男生确实更细心,我有什么需要他都会知道,适时出现和帮忙。”和大陆的习惯不同,交往不久,男友就带她见了父母,“很有趣,真的是被他们‘端详’了一番”。一年后,她也带阿翰回家见了家人。双方父母都很满意。

 

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父母亲友并不反对两岸恋情,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但叶家兴也提到,独生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曾有大陆女生的父母表示:“以后谁把你领走了,我们不了解对方,是不会同意的。”

 

当从小被教育“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陆生,与“天然独”世代台湾人相恋,统独议题是无法绕过的坎。《陆生元年》中记录了一些小情侣,因意识形态不同而吵架。一位来自福建泉州的男孩说,像他台湾女友这代年轻人,“政府给他们灌输态度思想,她也被灌输进去了,偶尔争吵无可避免”。佛光大学副教授陈忆芬的论文《我的恋爱学分:谈陆生与台生相恋》也根据访谈得出结论:“避免谈论政治”是台陆生情侣的共同默契。

 

贾士麟算“幸运”,太太很蓝,以至他还故意以“台派”年轻人的观点调侃另一半。

 

对国族认同、政党倾向问题,陆生群体其实光谱广泛,几乎覆盖红、蓝、绿。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汪宏伦等的论文《“RIP,426”:解析“大陆地区旅台学位生”的国族经验》也指出,旅台经历对陆生的国族认同可能产生“拉力”或“推力”,对一些陆生,台湾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一些人则会更同理台湾的处境和想法。

 

小雪和很多台湾年轻人一样,常把“大陆”和“中国”二词混用。她觉得,虽然大家说两岸同文同种,但其实文化冲突不小,“我非常羡慕台湾人享有的一些权利,像是投票。但男友其实不太理解我为什么会这么在意,就像大陆人不理解很多台湾人不觉得自己是我们的同胞一样。”阿翰的母亲是“深蓝”,他和父亲则对政治不热情,年初阿翰返乡投票,小雪无法同行,但还是和朋友租了有卫星电视的民宿,看开票直播。“他无法理解我为什么会这么激动。但其实我很失落,想说为什么有权利去投票所的人不是自己。”

 

上海女生小凡2013年赴台,念了四年大学、两年研究所,原本去年7、8月就要毕业回家,没想到在口试(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和台湾同学阿宪擦出火花。在台多年,对台湾人国族认同的想法,小凡完全理解,但和男友一起看香港“反送中”报道时,还是感到一丝尴尬。“我对反送中没什么立场,觉得两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作为台湾人会认为都是大陆的问题,说一些‘港台一心’,‘今天香港,明天台湾’之类的。”小凡说,自己没有表现出什么,阿宪不会注意到,也没主动问过。

小凡问过阿宪:‘你会因为政治的原因和我分手吗?’阿宪肯定地告诉她:‘不会。’


《海角七号》
你可以跟我走,但我很难留下

《海角七号》电影海报

小凡问过阿宪:“你会因为政治的原因和我分手吗?”阿宪肯定地告诉她:“不会。”但遗憾的是,最后他们还是分手了。

 

赴台自由行被叫停时,旅行足迹几乎遍及半个地球的小凡没太放在心上。但朋友问起两人未来,她会略带哀伤地说:“我来看他是不行了,只能他过来找我了。”

 

小凡把回家行程一再延后,最后到10月才回上海。阿宪等着年底服兵役,闲来无事想去看女友,家里竟不太同意。“其实阿宪家里也不缺钱,可能就是比较节俭。他不来上海,我也回不了台湾了。”刚开始恋情的两人,再也没见过面,感情难免逐渐降温,最终在今年年初分手。

 

分手时小凡有种解脱感。她认为分道扬镳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源头上,确实是那次无法见面埋下了伏笔。

 

讲述台日情缘的电影《海角七号》有句经典台词,“你留下来,或我跟你走”,叶家兴曾撰文引用表示,“放在陆生身上,却只有一个选择”。陆生政策诞生时,就有“三限六不”规定,如毕业后一个月内须离境不得留台工作,学期间如与台湾人结婚必须退学(此条在2014年底放宽)。但对其他外籍生,台湾政府并无类似限制。

 

《无岸的旅途:陷在时代困局中的两岸报道》一书作者李志德在书中指出:“推动陆生来台可以是具有相当战略高度的政策。如果操作得宜,它可以培养一批对台湾认同、有感情的年轻人,甚至选择优秀者为台湾所用,或回中国发展。……但偏偏日后的发展是民进党遭到以call in名嘴为首的基本教义派绑架,蓝绿拉扯的结果,弄出‘三限六不’,让陆生政策大幅质变,成了替招不到学生的台湾私立学校‘找客源’,而不是向中国抢人才、进而在中国布局一个世代的亲台精英。”

 

未来在哪里,对于这些跨海峡情侣,比一般异地恋乃至跨国恋更难以决断。

 

台大街头情侣

2018年3月,小雪毕业离开台湾。此前半年,阿翰毕业上班,那时开始,他们一直在讨论二人未来,有时还会争执。“可能台湾男生比较犹豫,不像大陆男生那么‘狼性’。”她说。之后,阿翰去了两次大陆,除了看女友,也面试找工作。半年后,他辞掉台湾的工作,告别舒适圈,“西进”上海。又过了一段,小雪也结束了其他城市的工作,到上海和男友团聚。两人收入都不错,“但真的压力比在台湾大很多,台湾社会的幸福感确实比较强。”小雪说,如果要结婚,何去何从还得继续商量。

 

贾士麟目前在美国读博,太太在台湾工作,结婚以来一直分居两地,但在疫情前每一两个月都会见面。他和妻子未来仍在规划中,但到大陆或台湾可能性都不大,可能会在美国或其他地方。

 

小雯和阿淳也在思考未来,男友打算读博走学术道路,小雯自己则计划毕业后先回大陆工作一段时间。“但他的志趣和我的专业,好像都比较适合在台湾发展。”

 

2009年,《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在台湾依亲居留的陆配享有完整工作权。但陆配入籍台湾的规定仍是“4+2”(每年在台超过183天,4年后取得长期居留,再2年后入籍),相比其他外籍配偶“3+1”,差两年之多。有陆委会高阶官员曾私下表示,从人道角度来说,陆配入籍时间比其他外籍配偶长是不合理的,但轻易改变会导致绿营选民的不满,所以只能搁置。

 

这就是两岸现实的困境。小雪说,自己在意投票权,但如果今年大选发选票给她,自己也会很纠结。韩国瑜这样的候选人“投不下去”,但另一方面,她也知道,如果国民党执政,两岸关系会转暖,经贸交流会好,两岸恋人的情路,也不必那么艰辛。

 

陆生十年历程就是最好证明。2016年,民进党胜选,陆生数量开始持续下降,2019年降至2259人。2020年,蔡英文以史上最高817万票连任,这一年后,或许不会再有陆生台生相识、相恋的故事。

 

“陆生及高教交流的小历史,镶嵌在两岸关系的大历史脉络里面。而两岸关系的大历史,又镶嵌在中美竞争或合作的宏观历史之中。在《陆生元年》里,我们记录了当时两岸和解全球合作的和平氛围里,历史所宠幸的陆生来台深化两岸年轻人互动的浮光片影一页。然而历史长河转了个弯,选择了2020年的中断‘试行’,其实在中美对峙与两岸急冻的宏观背景下,几乎是不出所料的一个结果。至于未来是否再回陆生来台的轨道?还看历史长河会带我们到什么方向。”叶家兴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