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0 月,台湾作家黄山料在 Facebook 上写了一篇文章,提及自己有一个月薪 25 万台币(折合人民币约58000元)的31岁、任职管理层的邻居。他和邻居聊天,讨论高薪的好处,包括能够雇人打扫家里、出门坐出租车等,但认为高薪带来的奢侈只能称得上“舒服”,却无法让人感受精神灵魂层次的“快乐”。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月薪 25 万元和 3 万元(约7000元人民币)之间,除了社会阶级不同之外,烦恼却是相同的。”他在文中表示,钱只是让你快乐的其中一个媒介,重要的是要知道人生追求的是什么,“活着,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无后顾之忧时,才是真正的奢侈”。 不过,光是那句“月薪 25 万元和 3 万元之间烦恼相同”就引起大量讨论,不少网友对此有类似“何不食肉糜”的批评。讨论中,网友们用讽刺的口吻开始梦想,自己的月薪如果有 25 万,会做什么?“麦当劳薯条不用考虑就加大”、“Uniqlo 不用等特价就买”、“1 元掉地上时不会急着去捡”⋯⋯文章在 Facebook 被转贴了近 8000 次,黄后来透露,该文的流量有 200 万人。 在这一年结束的时候,黄的这篇文章被台湾一些媒体称为“年度废文”。而关于青年人薪水的讨论并未就此结束,今年7月最新数据显示,台湾人2021年全产业的平均月薪为4.2万,距离贴文中的25万相去甚远,倒是更接近与之“烦恼相同”的3万。面对普遍低薪的现状,相应的却是台湾房价的高企不下,年轻人买房、成家都成问题,有专家甚至在今年向媒体出了低薪买房意见。 台湾的房价所得比曾是世界第三名。据最新数据显示,若想在首都台北买房,月薪全数上缴、不吃不喝,要整整16年才能买得起房。 就在黄山料文章引起热议的同时,台湾金融研训院“台湾金融生活调查”的报告,显示有两成的台湾人没办法在一周内筹出 10 万元台币(就算向亲友借贷);也有 3 成的民众几乎没有积蓄;还有将近一半的家庭年收入低于 80 万台币。 故事虽然在台湾,但问题非常普世:无法突破物质阶层的年轻人,常常被世俗意义的高收入者劝说不要太在意金钱,只要追寻内心的富足,其实生活都一样。月薪 3 万跟 25 万的人,烦恼真的可能一样吗?歪脑访问了两组收入群体、6 位台湾年轻人,来聊聊他们的生活和烦恼。从他们的故事中,也许你能看见自己生活的影子。 月入30000台币组(约合人民币:7000) “‘穷到只剩下钱’这句话,听起来超幸福的” 李乔,26岁 月收入:28000台币(人民币 6530) 每月存钱:2000-8000台币(人民币 466-1866) 目前在影视相关行业的李乔,工作是助理。“当然会觉得薪水很少,但这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也没有很厉害,就边做边学,边找适合的工作机会。” 因为收入少,对非必要的东西,李乔购物前的思考期可长达一年:“我有一个欲望清单,我想学游泳啊,想学钢琴,想买相机,想矫正牙齿,想做的事情好多,但没有钱。” 她会记下自己每一笔金钱往来,“觉得记下来对我的钱有个交代。有时候记一记,觉得哎呦花这么多钱,心情就会很差;但只要看到里面钱很多就很开心,就会想像可以拿这些钱来做什么,例如未来想带爸妈出国玩,需要大约 10 万、20 万。” 生活中常会有些时刻,让李乔感受到与别人收入的差距。她说,以前跟同事吃饭,“一餐超过 150(34元人民币),一杯饮料 85⋯⋯可能星期五(隔天放假)我会跟着买,但天天都这样吃就很惊人耶”。又或者,“朋友聚会有时候会聊起投资的话题,买股票之类的,好像大家都很有钱。” 李乔提到,室友工作很忙,几乎从早到晚都在工作。某天室友突然说了一句:“好像突然体会到有钱没时间花,所谓穷得只剩下钱的感觉。”李乔当下没接话。 她苦笑着对我说,“这句话超幸福的,至少他还有钱。” 觉得自己跟有钱人有一样的烦恼吗?李乔很快速地回答:“差很多吧!”她看到采访大纲中“如果你的月薪有 20 万”的问题,发现自己根本无从想像,买房子?养小孩?“那对我来说是很远很远的事情。” 对她来说,带父母出国玩那 20 万已是需要时间达成的目标,“我觉得(跟有钱人比起来)连烦恼的等级都有差别吧。” “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杨心怡,30岁 月收入:35000(最低曾领过22000)台币(人民币 8000) 每月存钱:5000-10000台币(人民币 1100-2335) 杨心怡对于黄山料的文章嗤之以鼻。“当拥有的条件不一样,会烦恼的事情当然不一样啊!钱多的时候,可以做的选择就会多很多,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会变多。虽然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杨心怡是及时行乐派。“我觉得我老了一定会饿死。”虽然觉得薪水不高,但她形容自己总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太限制自己每个月花钱的额度,每个月只能喝几次手摇饮料或是单价稍高的星巴克,“可能因为我家里比较宽裕,父母也不太会限制我做什么。” 她很常买饰品,单价都在 2000 元(约464元人民币)以上,“我会买限量品,比较好转卖。但一般民生物品超过 2000 元我就会开始考虑了。”所以买饰品是为了纾压吗?她承认,也自觉是非必要的消费,但就是喜欢。但这样的余裕,在她领一个月 22000元的薪水时是没有的,当时,无论是吃喝玩乐都有限制。 不过,因为她住在家里,省去租房的钱,有比较多钱可以花用。但对她来说,她还是希望自己的月薪可以到 5 万(11000人民币)以上,“我就可以在外面租房子,也不会为了基本生计牺牲生活品质。” 但 5、6 万的薪水,在她目前选择的行业里面,已经是主管阶级了。“我兢兢业业也就是 35000(目前的月薪)。”杨心怡说,最近朋友常常在讨论换工作,聊到薪资时,常说“没有 6 万不考虑”。“我听了心情都很复杂。” “我要多接很多外务(赚钱),才可能跟他们有一样的烦恼” 吕芳庭,30 岁 月收入:32000(最低曾领过 26000)台币(人民币 7465) 每月存钱:10000台币(人民币 2332) 吕芳庭曾经在向往的文青书店工作。“我真的没想到薪水会这么低。”一周 5 天至 6 天的工作,月薪 26000,她认为实在没什么时间花钱,下班就是休息,没有太多时间有多余的消费。 但因为父母从小的教导,她出社会后,每月一定会存下 10000 元。“爸妈就是说把薪水分三份,怎么分都可以,但有 1/3 一定要是不能动的,紧急才能使用。” 薪水只有 26000 时,她三餐花费尽量能低则低,“最好 50 元能饱一餐,聚餐花超过 500 元就会心痛。买超过 2000 元的东西就会思考几天,甚至要问很多朋友建议。”月薪升级后,大概就是餐费提升,买超过 2000 元的东西时还是会陷入长考。 “要说薪水 26000 跟 32000 有什么差异,就是存钱之后有剩比较多钱可以犒赏自己吧!”吕芳庭认为自己物欲很高,常常想买很多东西,“面对花费的挣扎都是在想要跟必要之间,虽然每个月都会存钱,但前 2 个月因为手机行动支付跟线上刷卡实在太好用,卡费都快追上我的薪水,甚至稍微超过!” 克制欲望很难,但形容自己是火象星座的她,有想做的事情还是得马上做。“2 个月前想要开始学网页设计,但卡费吃紧,只好东翻西翻其他帐户才凑到学费。”爸妈从小告诫的存钱方式还是派上用场。 而她最近也开始害怕自己的收入会让她离朋友的生活圈愈来愈远。好友们有些月薪是会随着年资累积的,有些则是公务员,最近会开始聊起投资、聊起“几年后房贷可以怎么缴”。她的薪资跟年资无关,“我必须要学很多技能、多接很多外务,才可能跟他们有一样的烦恼。” 试想月薪 20 万的生活⋯⋯ 梦想 20 万会过怎样的生活?她们都沈默了一阵子。吕芳庭提起前阵子家里创业,最后却因为钱的事情不欢而散,“如果我能够多帮忙,家里为钱变脸的纷争和乌烟瘴气应该都可以减少很多吧。”她认为自己作为火象星座还有高傲的自尊心,住在家里的她想像,“如果能多帮家里分担,佳节聚餐都说我来,生活帐单都我出⋯⋯” 不过,想要达成帮家里分担的愿望,她说月薪 45000 就好了,就能让生活更有余裕。20 万对她来说还是太遥不可及,“只想到物欲可能会大爆发。”她笑说。 李乔一听到月薪 20 万,想了很久,只直觉说了“真好!”。后来才慢慢地说,“可能吃东西的时候比较不会想这么多,想学东西的时候比较不会想这么多⋯⋯还是会很省吧,不会改变太大。”还回头问我,“到底要去哪里找月薪 20 万的年轻人?” 我问李乔,觉得自己跟月薪能领 20 万的人有什么不同吗?她心里是有画面的,“从里到外都不一样啊!他们是那种很有目标、很有规划,可能在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再一步一步实践。像我,钱对我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光思维就不太一样。” 不过,连续 3 位月薪 20 万以上的受访者,对于自己为什么能领高薪,都给了同一个答案:幸运。 月入20万台币组(约合人民币:46670) “我真的是非常认真读书赚大钱的例子。” 陈敏华,34 岁 月收入:无法透露 每月存钱:20 万台币(人民币 46670) 其他受访者们很难想像的月薪,是陈敏华一个月扣掉支出后能够存下来的数字。在他的世界里,薪水的数字是最高机密,是能谈判、让他愈爬愈高的筹码。“基本上除了妈妈以外,谁都不能说。” 并不是刻意搞神秘,而是公司也透过这样的资讯不对称来操作人才市场。他待过的公司里,如果有明确的证据他外泄了薪水数字,会被扣薪,甚至会直接被开除。 他觉得自己的例子也许很少见,但却是实践了亚洲父母对子女的常见告诫,“我真的是‘非常认真读书赚大钱’的例子。”他说自己常拿俗称书卷奖的台湾高校奖学金,这在他的专长领域里可不常见。近年众人推崇的科技天才,多半没读大学或辍学,“很多被 Google 这种大公司挖走的学生都会翘课,他们是拿不到书卷奖的。”但他说,有好的学历跟成绩,工作机会自然就多。 他开始工作时起薪是76000(17641元人民币) 。但每个上班日、假日,都要疯狂加班,加班费甚至会让月收入飙到几十万。同期同事可能 2、3 年就会离开,但他一待就是 10 年,一路慢慢升迁,有时候公司分红一包就是 200 万(约46万人民币)。 陈敏华说自己是“普通人”。家里是做生意的,一年 365 天只有农历过年会休息,每天都很辛苦。“小时候都要去帮忙,我以前功课很差,我哥功课很好,我爸妈就说,以后要叫我接面店。我一想到就觉得很痛苦,就发愤图强,认真念书。” 父母爱赚钱,也养成了他爱赚钱的个性,没有钱就没有安全感。高中因为家里给的生活费少,他就去家教、四处打工;后来会写程式以后,发现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赚钱。“欧洲常有外包工作,虽然工资便宜,但他们估一个月的东西我几小时就能做出来。发现钱好好赚,我就没有为钱烦恼过了。” 虽然他不称自己是有钱人,但他学生时期就靠自己赚来的钱自付学费、生活费,甚至还可以出国玩。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房子,他甚至不用贷款就能买。 他认为自己获得高薪是因为“选对路”,“真的是一连串的运气吧”。陈敏华说,因为选对了领域,他目前的专长非常少见,物以稀为贵,“只要产业需要你的专业,你就能开出很夸张的数字。” “身边有朋友要给家里孝亲费,也有要买房子的压力,一产生房贷,每个月就有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收入的压力,就很难有弹性跳槽、选择工作,薪水就没办法再调高。”陈敏华形容,人生就像很多的岔路,他只是运气好选对的路,但边往前走,身边的人就愈来愈少。 陈敏华提到,有次同学会,大家抱怨起要缴税了,金额很高。他也想加入一起抱怨,但一讲出自己的税额,大家就沈默了。 “钱跟时间比起来,时间比较稀有” 黄宇,31 岁 月薪:25 万台币(人民币 58300) 每月存款:12 万台币(人民币 28000) 黄宇才花了 6 年,就从月薪 3 万,稳定成长到现在 25 万。他在新创公司带领团队,每天就是不断沟通、协调、处理问题,虽然上下班时间都正常,“但是长期都要处在工作状态里”。 他提到,一开始在台北工作也是租 4000 元台币的小雅房。后来薪水慢慢变高,就花比较多钱在租房,从 9 千,变到 1 万 5、1 万 7;以前返乡是坐 300 元台币的客运,后来就是坐高铁再转计程车。 “我希望我花钱的方式是聪明的。”黄宇提到,他每一、两个月会给自己买比较贵的东西,虽然相较于收入并没有很贵,但他会提醒自己不能乱买,会在三问自己:真的需要吗?这真的适合我吗? 这样的金钱观,与家庭有关,“爸妈是公务员,我们家不会因为没钱而烦恼,但也不会常常可以买奢侈品。这种习惯我从小就养成了。”黄宇回想起第一次去台北念书,大学的迎新活动有个问题是“你最喜欢的名牌”,“我回答 Converse(匡威,鞋款约 2000 元台币),结果看到同学都在憋笑。台北同学们说的名牌,都是我听不懂的法文。” 对他来说,高薪让他能够更快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尝试新的事物,要支持这样的动力就很需要财力。”黄宇解释,例如品酒,很多“教学”都说要从低价开始喝,从广泛的葡萄品种中,找到喜欢的,再继续深入往高价买,“但我觉得我没有时间这样做”。他会直接挑选中上、高级的酒,直接在心里建立“好”的标准。 又如他去年开始迷上潜水。黄宇对让体验更好、学习速度更快的装备或课程都不会手软,花大钱买装备、找教练,最有效率地达成目的。 为什么对效率如此追求?黄宇思考了一下,“对现在的我来说,钱跟时间比起来,时间比较稀有。” “以为这么辛苦买房子应该很简单,结果发现是两回事” 林婉琪,31 岁 月薪:20 万台币(人民币 58300) 每月存款:13 万台币(人民币 28000) 在外企工作的林婉琪,步入职场 7 年,月收达到 20 万。她工作时间很长,每天 8 点 30 分到公司,晚上超过 8 点才离开,吃完晚餐、洗碗后可能还要继续工作,“我们都笑说自己时薪很低。” 对林婉琪来说,这 7 年人生重心大都在工作,赚多赚少她倒没太留意,“我工作忙到没时间花钱。以前还没有疫情时,就是出国玩时会花比较多,但我觉得以我的薪水跟辛苦的程度,偶尔犒赏一次还好。现在不能出门,也没干嘛,就是常搭计程车,叫外送。” “唯一比较奢侈就是吃。”林婉琪说,“因为我很喜欢吃东西,挑餐厅都不太会看价钱。但我不买名牌包、高级衣服。” 她觉得自己跟“有钱人”概念还是沾不太上边,“有一次去意大利,觉得都来这里了,好像应该要买一个名牌包回家。我记得我站在罗马街头满满都是名牌的橱窗前,想说,我到底买这个干嘛?”林婉琪笑说,“上班可以背?但我工作的专业能力跟我背什么包应该没什么关系,我不想落入这个世界的规则。我就不买了。” “的确我是幸运的。”林婉琪提到自己家中还算宽裕,且毕业就幸运地找到好工作,“但你也不能否认我们很努力,才能持续赚这 20 万。很多朋友就问我,为什么可以为了工作牺牲这么多?但这是我的选择,只能说伴随而来的优点就是金钱。” 但一直汲汲营营投入职场的她,辛苦了 7 年,开始有转换跑道的念头。“我可以应付我的工作,但我没有觉得它让我有太多的热情,我想去找找看有没有自己真的很有热情的事物。”只是,下一份工作的薪水可能会比现在低很多。 如果没有目前的收入,还会做转换跑道的决定吗?林婉琪思考了一下,回答“我觉得很难”。她说自己个性本来就保守,“不然我也不会在同一间公司待这么多年。这时候会很庆幸好险以前有赚钱,让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有钱人的烦恼? “我以为工作这么辛苦,买房子应该很简单了,结果发现是两回事。”林婉琪苦笑说,某一天开始想规划未来,发现买房竟也是她难以企及的梦想。 林婉琪一开始觉得很夸张,到底谁能买得起?但刚好发现,一名关系很好的公司后辈家里超级有钱。“我才发现财富是世袭的,这么一想就不再纠结了。” 而陈敏华虽然收入极高,身边还是有很多让他觉得“更有钱”的人。“跟同事、上级聊天,听到他们一些生活习惯,房地产、车、投资,常让人觉得,‘有钱也不是这样花的’。可能我跟现在的太太就不是那种很奢侈、很会花钱的人。” 他也提到自己在矽谷工作的朋友。夫妻两人都高薪,在美国有两栋独栋的房子,“但他们说想让小孩国中、高中时回来台湾。一听到当然很疑惑,但他说当地自杀率很高。他们还是会烦恼啊,在那边的世界里,他们的比较对象是穿着短裤上班的新创天才工程师。” 不过一年之前,陈敏华困扰了很久、最大的烦恼其实很平凡:交不到女朋友。以他的专长,出国能赚更多钱,但总听说同学在国外更难交到女朋友,他才不肯出去。“大家都笑我是为爱留在台湾。”陈敏华说,“很多人说女生爱钱,等你有钱的时候就会交到女朋友了。我只想问,在哪里?” (本篇报导受访者的名字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