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老外都爱吃中餐,要不是因为太懒,谁愿意吃白人饭呢?”一个在小红书上记录旅英生活的留学生博主在ta的漫画创作下这样配文。 最近,“白人饭”的标签席卷了小红书、微博、哔哩哔哩等等中国社交与媒体平台。百度百科上迅速出现了“白人饭”的词条,解释“白人饭”的三个关键词是“冷”、“素”、“分量少”。身居海外的中国网友晒出身边朋友与同事的“白人饭”:生沙拉、水煮鸡胸肉、三明治,纷纷吐槽这是“进化掉了食欲”的饮食。 同一时間,也有另一批网友在“质疑白人,理解白人,成为白人”的三部曲中逐渐爱上了“白人饭”。他们认为“白人饭”不但省时省力,似乎也健康营养,无论是学业、工作繁忙的留学生、打工人,还是健身、健康爱好者们都在“白人饭”中找到了新归宿。小红书上一位“白人饭”的支持者表示,“吃白人饭已经到了一段不吃就想的地步了”。 国内的网友不只是“白人饭”热度的旁观者,除了对于西方饮食文化的揶揄,“白人饭”也时常化身健康饮食的代名词,常常会与“工作日午餐”、“一人食”、“减脂餐”等标签一起出现。在“刘畊宏健身操”大火的时代,中国的年轻人们对于饮食健康也日益关注。在算数品牌说发布的一项关于轻食行业的观察报告中显示,对比上一年同期数据,抖音用户在2021年下半年对于轻食相关视频的兴趣用户规模增长了68%。 在消费水平高的北上广,年轻白领们在饮食上既要便宜、也要健康却不容易。郑州日报报道《2019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白领将午餐花费控制在人民币20元以内。然而,中国的轻食品牌鼻祖之一、在全国拥有178家门店的Wagas(沃歌斯),其各式主食却要价在50至80元之间。 一位营养健康博主这样总结:“做饭太热,上班疲惫,外卖太油太贵”。在吃饭难题上,自制“白人饭”似乎成了中国年轻打工人们的一扇逃生门。到底是谁在吃“白人饭”呢?它真的成为中国年轻人的饮食新风尚了吗? 从海外中国人到国内的打工人,“白人饭”的意义在漂洋过海的路上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歪脑访问了在几位在国内的打工人、在海外的中国人、以及“白人”本身对这个议题的看法。 不做饭的打工人:“白人饭” 是一个刺激文化自信的“进口梗” 小可是在上海的打工人,对于从不吃“白人饭”的他来说,“白人饭”只是又一个网络热梗而已,甚至都不是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原创热梗。 之所以知道“白人饭”这个话题,是因为小可刚好刷到从海外网站上“搬运”到B站上的搞笑视频。虽然这个视频的语境是海外少数族裔对“白人饭”的调侃,小可却也在其中找到了笑点。 “做的很简单,吃不死人,看不出来是一顿饭,但是能吃、营养还不错。”小可对于“白人饭”这样总结道。 小可不认为对于“白人饭”的嘲讽是中国网民的特色。他认为“白人饭”寡淡、缺少调味的特性,这些都是“混欧美圈”的朋友们心照不宣的笑点。但之所以从海外进口的“白人饭”热梗能够成功让中国网友笑到,不仅是因为中国人普遍喜欢美食的缘故,小可认为,还因为是“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让大家遇到国外的事,更喜欢‘踩一脚’。” 不仅是小可没吃过“白人饭”,小可身边的朋友们对“白人饭”的印象也只停留在“看起来可以减肥”、“看上去不太好吃”。小可身边吃“白人饭”的人并不多,“要么是要控制饮食的人,要么是喜欢做菜的人。” 作为一个刚刚进入IT行业工作的上海本地人,小可并没有在吃饭这件事发过什么愁。虽然工作繁忙,但和父母同住、公司写字楼有配套食堂的小可,过着“早晚靠爸妈、中午吃食堂”的日子,一日三餐都免于操心。 小可说,身边的同龄人们,尤其是男生,愿意或需要自己做饭的人很少;而和父母一起住的人比例高,所以通常父母都会承包做饭的任务。根据复旦大学在2017年发表的的跟踪研究数据介绍,在上海地区,只有20%左右的80后希望和父母同住,但实际上约三分之二的80后和父母处于同住状态。 虽然普遍认为“白人饭”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是一个偏向贬义的评价,然而,在玩梗之余,小可并不觉得难吃又简单的料理就是“白人饭”。在小可看来,中国互联网上火起来的“白人饭”,其实是“白人不动脑做的饭,但至少肉质和蛋白质丰富、营养搭配还不错。”反观国内的饮食习惯,通常都是高油高盐高碳水、低蛋白质、低维生素,小可觉得,其实远没有“白人饭”能够达到的营养价值。 “我觉得这是一种打工人的自嘲吧” 和小可不一样,坚果是一名独身北漂的打工人,一日三餐都需要额外的计算。 自称“白人饭支持者”的坚果对“白人饭”的热爱走在了网络热度的前头。在毕业后,坚果进入证券公司工作,在这一年里,坚果开始习惯回家后尽量快速地解决做饭难题:水煮菜、水煮豆腐、空气炸锅食谱等,都变成了坚果的最爱。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白人饭”的标签后,坚果才后知后觉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吃‘白人饭’。” 虽然“白人饭”经常被放在美食的对立面上,坚果称自己既是“白人饭”支持者,也是美食热爱者。周末时候,最爱东南亚菜的坚果喜欢尝试各种餐厅,但在平日要上班工作的时候,坚果宁愿做“白人饭”来节省时间。 坚果并不觉得在自己做“白人饭”的选择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妥协,相反,学商科的坚果认为,生活中也可以从“效用函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我来说,还不如把做饭的时间花在其他对我来说价值更高的文化生活上。比如和朋友看电影等等,反正要吃好的也可以周末去饭店吃。” 虽然坚果对生活效率一直有很高的追求,但他做“白人饭”的原因也不止步于便利。“和在国外的留学生不一样,可能忙起来就只有‘白人饭’吃;在中国外卖很方便,其实吃‘白人饭’更多是为了健康。” 在饮食上,中国人对外卖越来越依赖。《2020-2021年中国外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餐饮业寒冬期,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却同比增长了15%;而无论疫情前后,工作日午餐都是外卖消费的巅峰时段。在外卖午餐的营养上,外卖平台美团通过在十个一、二线城市的膳食研究发现,定制外卖让消费者“吃饱了,但没吃好”:男女的外卖午餐的热量摄入平均分别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值的120%和119%,外卖饮食中人们对谷薯类、肉类、食盐的摄入有超标的现象,而蔬菜类的摄入却明显不足。 在开始上班之前,还是学生的坚果也曾经依赖外卖生活,但越来越注重健康的他决定只能自己做饭。就像众多晒出自己所做的“白人饭”的网友一样,在用“白人饭”这个词时,坚果揶揄的是自己、而非他人的饮食习惯,“我觉得这是一种打工人的自嘲吧,‘白人饭’既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褒义词。” “白人饭”到底是谁的饭? Viki是一个出身在意大利、成长与居住在瑞士的白人。对于Viki来说,白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白,“白人饭”自然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饭。 “因为我的文化根基在意大利,‘白人饭’对我来说等同于意大利饮食。但南欧和北欧的饮食文化是很不同的。” 为了了解记者所说的“白人饭”到底是什么意思,Viki特地去《卫报》上读了一篇关于中国“白人饭”潮流的报道。“我理解的‘白人饭’一般是说调味特别清淡的食物。我发现你说的‘白人饭’更像是北欧的饮食和文化,并且这些对于‘白人饭’的刻画更让我联想到严酷的资本主义和被剥削的工人。” 当被问到喜不喜欢“白人饭”时,Viki笑了,“不喜欢,这里说的‘白人饭’和我的饮食文化完全是两样东西。” 已经移居英国十年,并与伦敦本地白人组成家庭的Summer并不觉得这些健康减脂风格的“白人饭”是她所熟悉的英式饮食。“要说‘白人饭’的话,我家经常吃Sunday Roast(周日烤肉)。我觉得不好吃,但也是要花特别多时间准备的。”Summer说。 “沙拉、三明治那些也是会吃的,但那些就是忙的时候去超市买来随便吃吃而已。”在伦敦一家中餐馆打工的Summer不但自己热爱中餐,她的丈夫与身边其他白人朋友们也热衷中餐:“他们平时都吃各种菜系的,特别喜欢吃中餐,印度菜也经常吃,我老公和朋友们都很爱吃辣!” “白人饭”是否真的是白人吃的饭,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坚持做“白人饭”的坚果说:“对我来说,只要是简单快速有效率的都是白人饭,抖音、小红书上分享打工人快速吃饭的那些食谱,有些非常中式,我也会叫它们‘白人饭’。” 网友“Cher也是扯儿”在小红书上发帖反思“白人饭”潮流时提到:“我们最后沦落到吃白人饭,很多情况下是不得已的选择,看似不行,但其实已经是综合利弊后的最优选了。” 对于这样的观点,同样在吃“白人饭”的坚果却不是很赞同:“我做‘白人饭’是因为我有选择的自由,这也可以看成是年轻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抗。我们的父母都要花两、三个小时才能做一顿饭,我不赞同为了‘好好吃饭’牺牲太多其他生活。” 虽然不吃“白人饭“,但小可也对这样的说法保持怀疑:”吃‘白人饭’真的算得上是沦落吗?国内本土版的‘白人饭’,应该是馒头配咸菜的‘农民饭’吧。“ (应采访对象要求,小可、坚果、Summer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