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脑 WHYNOT navigation toggle

粉丝可以推动社会改变吗?演唱会事故后,一些粉丝的改变

粉丝群体的动员能力,除了反映在追星应援行动上,也可以是推动社会改变的一种力量,研究者李薇婷认为:“在我的眼中,除了街头、社会运动是行动之外,追逐一个明星或偶像都是一种行动。”
撰文 | 魚仔
08/29/2022
本文共3907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在演唱会事故发生的那天晚上,我正好有在现场看演出,第一眼看到是反应不过来,最大的感觉是觉得不可能,在香港看了这麽多年演唱会,完全没想过会有这麽大的一件事发生在眼前,那种惊吓感很大,后来也慢慢听到有人在尖叫、哭泣……”身为镜粉(注:香港偶像男团Mirror的粉丝)的Kathy在Mirror演唱会发生事故的那个晚上,正在现场观看演出,目睹巨型螢幕掉下砸到舞者的一刻。

 

7月28日,香港偶像男团Mirror在红磡体育馆举行的第四场演唱会中,表演期间发生严重事故,场内一个巨型螢幕突然从高处坠下,有两名舞蹈员被砸中,需要送院救治,其中一位舞者李启言(Mo)的情况危殆。是次演唱会事故震惊香港社会,政府迅速介入叫停演唱会、并且调查事故,不少外国媒体亦有关注及报导此事。

场内一个巨型萤幕突然从高处坠下,砸向台上舞蹈员。
场内一个巨型萤幕突然从高处坠下,砸向台上舞蹈员。(AP Photo)

 

这次意外,牵涉到重大的舞台安全问题,引来公众关注,追究责任的声音此起彼落。

 

早在意外之前,这场演唱会已经陆续发生了不少意外。包括有传在总彩排时候意外频生、有舞蹈员受伤;Mirror成员Frankie亦在演出期间从高台摔下受轻伤,当时已有镜粉发起了“关注Mirror演唱会安全问题”的联署,目前得过万人签署。

 

就在巨型萤幕事故发生之后数日,有“一群镜粉”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开设帐号及发表一系列的公开信、发起联署、并且持续监察事情的后续进展,要求主办单位及涉事部门向公众交代、承担责任、停止互相推卸、改善演艺人员及员工的福利及保障、以及保障所有舞台表演者的安全。

Mirror在香港舉行的演唱會
Mirror在香港举行演唱会。(Reuters / Tyrone Siu)

 

“一群镜粉”的追究

“我看的是第一场演唱会,但当时已经传出总彩排时候的意外,也有说舞台设计不够安全,所以已经不敢100%去享受这个演唱会,是担心多于享受。”另一名镜粉A小姐表示,在看完演出之后,担心从没有停止过。“当初看到有人发起联署信,觉得如果可以用群众压力去令主办单位检视问题,也是一件好事。”就在意外意发之后,即使不在现场,但看到流出来的意外影片之后,A小姐之后好几个晚上都在发恶梦。A小姐记得,在意外发生之后,Mirror在Telegram上的粉絲群組暂停了留言功能,“因为怕大家继续把影片传送出来,以免恐慌情绪进一步发酵。”

 

对于事故后有镜粉持续关注事件后续、要求主办单位交代并承担责任,镜粉J小姐认为有别于官方歌迷会,镜粉的多元化面貌透过发声而被展现了出来。“以前一向都是歌迷会为主要代表,跟经理人公司有很多合作,那段时间你可以看到,歌迷会是处于灭声的状态,只呼吁大家集气,虽然我觉得也是合理的,因为当时大家的情绪真的很低落。”

 

在J小姐眼中,看到这次由镜粉们发出的公开信,比想像中成功,“你可以透过留言或分享看到有很多人支持,里面的留言全部都很有理据,也跟坊间对于镜粉的想像不太一样,一直以来都有人觉得镜粉是盲撑,现在好像是终于有人把很多被压抑了的声音讲出来,虽然也有香港舞台艺术从业员工会的人发声,但以镜粉名义好像还是第一次,这很重要,可以让人看到镜粉的不同面向及可能性。”

 

对于J小姐来说,公开信里面的要求非常基本,“不知道为甚么坊间觉得单单是交代这件事情已经很难做到?我知道有部分镜粉觉得这很苛求(demanding),害怕没有了这间公司,就再也没有Mirror。但如果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提供补偿方案不是很基本的事吗?这么多人关注这件事,那些只是很基本的要求而已。”

Mirror演唱会前,成员卢瀚霆的粉丝一起合照。
Mirror演唱会前,成员卢瀚霆的粉丝一起合照。(Reuters / Tyrone Siu)

 

粉丝群体的社会参与

然而,在严重事故发生之后接近两个星期,主办单位MakerVille及大国文化一直没有就此公开交代、没有面对传媒,于是镜粉开始在MakerVille的社交平台洗版、并再次发出“一群镜粉致鲁庭晖先生公开信”,批评公司“龟缩”,并且促请其在三日内宣布召开记者会面对公众。

 

此举终引来MakerVille及大国文化于翌日发声明交代最新情况,惟仍未就伤者的赔偿方案及合理的劳工保障等具体要求作出回应,而“一群镜粉”的帐号随即再就主办单位的声明作出回应,表示会就事件继续作出监察。

 

“一群镜粉”与主办单位之间的互动,获得各大媒体的跟进报导。

 

Kathy认为,主办方以拖字诀去应该严重意外,“本身已经很差劲,我觉得大家在震惊及伤心过后,都很积极在营造舆论压力,只要新闻里每天还存在这件事,始终公司都会看到的。”

 

这种从粉丝文化衍生出来的公民参与、甚至进一步的政治参与,又被形容为“粉丝行动主义”(Fan Activism),而当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例子,便是哈利·波特的粉丝群体。

 

美国传播与媒体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曾就“粉丝行动主义”进行过研究及学术梳理,以哈利·波特联盟(Harry Potter Alliance,现改名为Fandom Forward)为例子,阐释哈利·波特粉丝群体与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过去哈利·波特联盟积极参与进性别、种族、气候变化等社会议题的讨论及运动里,也曾促成华纳兄弟旗下出售的巧克力产品日后要获得UTZ永续农业认证或公平贸易认证,粉丝内部的组织力量亦是这种公民参与中的重要一环。

 

粉丝群体透过社会参与,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群体之间的身份认同,这种粉丝参与社会的模式,也是在互联网时代之下的产物。

 

“现在网络文化的连结非常快速,所以你能够看到那种很强的动员能力,无论是粉丝群组内部的沟通,还是当中的团结性,很快就能够知道大家的风向。”香港研究者、文化评论人李薇婷过往一直有留意粉丝文化的现象,她本人既是“神徒”(注:Mirror成员卢瀚霆的支持者)、亦是女星方皓玟的粉丝。

 

李薇婷表示,粉丝文化在香港其来有之,“目前镜粉是能见度最高的一群,以前我们叫做追星族,是从粤剧名伶追到四大天王,然而你会看到大众一直以来对于追星族都是有批判的、抱有负面眼光,尤其是流行文化当中涉及音乐及娱乐的部分,都会觉得那些粉丝普遍是不理智的女性,对于镜粉的描绘更是如此。”

 

“我想研究行动,在我的眼中,除了街头、社会运动是行动之外,追逐一个明星或偶像都是一种行动。”

 

她解释,镜粉之所以成为能见度高的粉丝群体,除了因为偶像本身的能见度高之外,也跟网络脱离不了关系。“粉丝多了很多种的方式去向流行工业、甚至公众去表达自己对于偶像的爱,在以前网络不够发达的年代,要去连结粉丝的社群并没有那么容易,旧式的连结可能还要使用网上的讨论区或线下聚会,但自从有了社交媒体、自媒体的出现,加上现在有了Telegram群组,沟通容易了,整个粉丝群体的应对就变得很即时了,行动模式亦会受到这种弹性而影响。”

Mirror粉丝们为了成员姜涛的生日在铜锣湾聚集。
Mirror粉丝们为了成员姜涛的生日在铜锣湾聚集。(Reuters / Tyrone Siu)

 

互联网时代的动员能力

李薇婷说,随著互动型态的改变,粉丝能够更直接地发声及表达诉求,甚至组织一些行动出来,“大家很习惯网络的形式了,也多了很多方法去向音乐工业、公司、经理人去反映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合得来的粉丝就可以一起去做一些事情,比方说登报纸、设立社交网体帐号、发信,用不同的渠道发声,而公司要面对的挑战因此也是四方八面而来的。”

 

对于有粉丝群体如此高调地要求问责,李薇婷坦言在香港并不常见,“现在这样当然很特别,因为不单是要求改善你所爱的偶像的休息时间,同时间也在对抗香港很大的资本型态,真的会为了Mirror的演唱会事故去挖掘李泽楷的负面消息(注:MakerVille是电讯盈科旗下的演艺娱乐公司,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为该公司主席),那是香港的传说级家族。另外,镜粉也同时要求不能剥削舞蹈员及明星,令到其他人知道多一点资讯,难道这些不也是一种公众教育吗?”作为行动型态的一种,李薇婷说在香港的粉丝行动正慢慢发展当中,但她同时补充,“不需要过分吹捧粉丝的革命能力或抗争能力。”

 

粉丝群体在追星及应援的行动里,本身已经凝聚一定的动员能力。一方面,粉丝能够透过动员尝试推动问责,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如饭圈粉丝群体在网上互相谩骂、“饭圈女孩出征”、“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等争议情况。李薇婷说:“事实上,所有的群众运动,无论是政治、经济,例如占领华尔街、太阳花运动、雨伞运动等,都会有负面的面向,而粉丝也是群众的一种。”

 

去年中国官方出手打击“饭圈文化”(注:指粉丝群体)、禁止“非理性追星”、并对明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发出一则《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声明,表明要全面清理“饭圈乱象”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指出,其中一个打压饭圈的原因,也是对其强大的动员能力感到不安。在这场风波当中,香港建制派媒体《文汇报》亦以此“饭圈乱相”为题,点名Mirror及镜粉,指“镜粉破费撑偶像”。

 

对于被点名,作为镜粉的Kathy笑言“都是一种肯定来的,在香港竟然有偶像的粉丝群体会受到他们的注意。我想,对他们来说,任何有能力去动员一些行为的团体,无论是甚么目的,只要不受管束他们就会害怕。”

 

而这次事故的后续发展、相关单位最终是否会交代及承担责任,目前在受访的镜粉们心中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J小姐说,经此一役,“我想对于镜粉来说,也是一种教育来的,知道原来自己有更加多的能力可以去要求这家公司回应,相信自己的位置是有讨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而这家公司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就是在面向大众,向大众去问责是很合理的事。我觉得有这种认知是很重要的。”

 

香港政府在事后成立了“调查香港体育馆严重事故工作小组”跟进事件,目前已举行了数次会议讨论事故成因,MakerVille在最新回应传媒的查询中,继续强调由于事故的调查仍然在进行当中,故未能进一步评论,只称会继续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工作 。对于日后能够促成多少改变,J小姐说要视乎之后仍然有多少人继续愿意参与、支持追究及关注事件,“我觉得仍然有很多讨论空间,为什么要主办单位开记者会交代,就是要他们去解答公众的疑虑啊。”
 

成为第一位留言的人吧!

我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