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近日,华裔导演赵婷凭电影《无依之地》获金球奖,《环球时报》英文版发表题为《中国的骄傲!中国网友祝贺赵婷成为首位斩获金球奖的中国导演》文章,中国网络一片赞誉。后有评论指,赵曾在2013年受访时称“要从我小时候在中国说起,这是个充满谎言的地方”、“于是我突然去了英国,重新学习了我的历史”,且相关表述后被删除。网络开始有大量评论质疑其立场,《环球时报》英文版后刊登题为《中国人还是美籍华人?中国网民质疑金球奖获奖导演赵婷的国籍》的文章。有消息指,原定4月中国上映的《无依之地》疑似被撤档。
中国导演谢飞三月初在豆瓣上写了一篇短文《从赵婷、哈金获奖想到的》,是读美籍华裔哈金《等待》的感想。在文中他将哈金和赵婷放在一起讨论,认为国内值得思考为什么哈金和赵婷到了美国做出了获得国际认可的文艺作品。话音刚落,国内已经掀起了对赵婷言论的批判。
《无依之地》本来确定在四月上映,但简体中文物料如今从数个网站消失,影迷们小声议论,恐怕赵婷要被封杀了。中国大陆的媒体平台,据说也不再发布赵婷的介绍与评价。这与威尼斯及金球奖夺奖时,铺天盖地的中国导演”字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纽约时报》本将赵婷描述为亚裔美国人,稍后也做出更正提示,她应该为“Chinese”,此处是描述她的国籍,还是她的身份,一时也无法得知。外国媒体再问她的身份认同时,赵婷已经谨慎许多,说自己是“人类”。这恐怕将会是本世纪20年代华人文化的重要标记,赵婷将如何解决自己的身份认同争议,她随后上映的《永恒族》及为环球拍摄的《吸血鬼德古拉》,会如何应对中国市场,恐怕也是盼望与她合作的好莱坞大厂将密切关注的后续。中国电影市场的春节档爆收,疫情中浮浮沉沉的美国电影公司不可能不顾忌,影迷们想的则是赵婷是否会从商业主流制作中退回独立影像范畴,以及海外华人抛开了自己的旧有国籍之后,在消费文化市场上还会否有任何作为。
但为何赵婷的国籍会成为焦点?她的作品之中有和中国不可分割的养分,所以她的言论成为了一种背叛吗?
赵婷的创作:真实与诉诸心灵
在她的第三部作品《无依之地》拿下威尼斯金狮奖之后,中文媒体与网络世界开始迅速将赵婷的过去探索了一遍。她在90年代后期去英国伦敦读寄宿学校,很快再转往美国,本科专业是政治学,但政治学无法激起她的兴趣,所以她去纽约大学读电影,师从名导演Spike Lee。当然,也包括她的父亲赵玉吉在首钢担任要职,她的继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喜剧女演员宋丹丹。
其实赵婷从未隐瞒过自己的出身,她的第二部影片《骑士》曾经受邀参加平遥影展,宋丹丹和儿子巴图特地前往为她打气。尽管《骑士》在国际上备受好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甚至将这部电影列为年度十佳,中文世界当时对赵婷可算不闻不问,直到她夺得金球奖之后,《骑士》在豆瓣的评分人数也才四千余人,而《无依之地》的观看数量迅速超过了六万。
《骑士》是一部关于牛仔的影片。赵婷偶遇了牛仔布雷迪·詹德罗,几句交谈之后赵婷就决定要将詹德罗做为主角拍摄一部电影。但是在筹备的前期,她不知道应该写一个怎样的故事。直到詹德罗发生了意外,医生告诫他不可以再骑马,热爱马上世界的詹德罗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训练当中后,赵婷才得到灵感。她为詹德罗写了一个故事,就从他受伤开始讲起,向观众呈现了受伤的詹德罗如何面对自己受伤的事实,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探索。电影探讨了牛仔的自我认知,在当今世代他们如何看待传统与自我价值及信仰。赵婷还索性邀请了詹德罗的父亲蒂姆和妹妹莉莉,让他们本色出演詹德罗在戏中的父亲和妹妹。美国的评论界认为《骑士》重新塑造了西部在电影中的形象和表达方式,因此给予赵婷极高的认可。
而赵婷的另一个特点,是她喜欢用素人演员。《无依之地》中除了女主角麦克多蒙德,其他角色均是真实的拖车流浪族扮演自己。赵婷从意大利的新写实主义吸取养份,不喜欢呈现被规训过的表演模式,另一方面她也坦承自己喜欢泰伦斯马力克的作品,这可以解释她的电影中介于写实与诗意的部分。在她的电影里,大家往往因此看到细腻的人物表情和性格刻画,那种不张扬但有内容的人物细节几乎成为了她的标签。
麦克多蒙德起初也完全认可赵婷的创作方式,她并不打算在电影之中出演角色。赵婷在与她的相处之中发现麦克多蒙德的爽朗和直接,她反对整容,不接代言和商业活动,也不喜欢用名牌包装自己。赵婷同样如此,两个人一见如故。赵婷后来根据对麦克多蒙德的认识,创作出Fern这个人物。在《无依之地》里,Fern中年丧夫,却不肯取下戒指。她没有房产,开着拖车在美国西部过着迁徙的生活,在不同季节往不同的城市打零工,和自己的同类们惬意没有负担的相处,同时也面对着外界的有色眼镜。
电影其实是改编自Jessica Bruder的纪实作品《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Bruder是一位记者,她关注大萧条之下低收入人群的迁徙生活。麦克多蒙德对这本书非常有兴趣,看到赵婷在《骑士》中描绘的西部之后,她决定了《无依之地》的导演非赵婷莫属。
《无依之地》没有脱离美国公路电影的大框架,但赵婷选择了用一种更平淡,且没有明显戏剧冲突的方式来贯穿整部影片。它看上去像是Fern的一个寻常之年,借助fern的眼睛,从亚马逊的大工厂开始,不断拓展到其他西部城市。将亚马逊工厂戏份放在最开始,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麦克多蒙德写信给亚马逊高层,剧组的拍摄很快获得了许可,赵婷事后坦承说这一段拍摄的自由度高到让她难以置信。赵婷的电影历来温和,亚马逊的现场拍摄可以说算是她过往影像中最具备批判力量的片段,虽然没有任何冲突的场面,却是少有叩问资本的描述。
作品争议:从不触及现实批判
赵婷在电影里几乎不会强调剧中人的处境与观众真实生活中的矛盾有何相连之处。或许她与马力克一样,对现实中的撕扯不关心。《无依之地》的原著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赵婷的笔触却多从人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出发,偶尔有讲到不动产投资,医院临终护理等细节,很快便一笔带过,并不恋栈。
这也是她几部作品容易惹来争议之处。赵婷的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讲述的是美国西部原住民生活。她在大学毕业前夕看到《国家地理杂志》,便深深为西部的风光与人折服。几位主角是她在采风时认识的素人,她于是拍摄了这部讲原住民在原居地去还是留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她同样点到为止地呈现几位演员的生活为主,并不去深究她们所遇到的问题。虽然她去到的城镇和她的拍摄对象都与她关系良好,却不免有其他原住民观众看完电影之后无法释怀。有人说她的电影消费了原住民的贫穷,也有人公开质问,原住民的生活问题无数种,赵婷却没有把任何一样讲清楚。
这可能是过去海外华人所崇尚的“世界公民”身份并没有真的落到实处的体现,亦或者这样的身份本身在探索各个地方本土议题进行创作时,免不了遇到这样的两难。所谓“世界公民”终究要离开,而谁会继续停留在那样的生活里,一部讲述他们生活的电影会如何影响其他人的目光,答案有太多层次了。
如今赵婷闭口不谈自己的美国认同,或者她选择从一些很笼统的层面来阐述自己的创作动机,实则对电影的文本有消解作用。比如她讲起《无依之地》,她将话题转往美国的elder care(老年人护理)而闭口不提经济低靡的核心在何处;她将拖车流浪族的清简生活指向物欲和心理束缚这样的泛泛议题,似乎总在极力避免自己投入美国的政治议题漩涡,这种解说无疑让她电影的中庸气质变得更突出,也难怪在美国得到了几乎全方位的赞美。逃离了尖锐的批判性,《无依之地》从人性温度出发,确实切中了所有人的要害。但那样的清简生活背后,流浪族所背负的压力和创伤背后,如果仅仅是世俗的不理解和养老问题的困境,赵婷确实也将整个问题平板化了。
文化心态上规避政治的华人移民应如何自处
传媒访问时极力将她在中国的经历与她如今对美国风土的捕捉联系起来。赵婷则将自己离开中国的理由隐约归因于个人年轻时期的叛逆,那一段网传的“中国是充满谎言的地方”,早已从网络上去除。
赵婷说李安的早期作品带给了她很大的启发,但她从来没有李安早期的视角。李安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处理东方人面对西方文化影响时的错愕与失落,他试着将两种文化碰撞时的震荡记录下来,转化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赵婷的作品对这些绝口不提。她说她从小就被美国的流行文化所包围,当她亲身来到美国,更深刻体验了流行文化在生活中的面貌。然后她就厌倦了都市,开始往自然与历史根源深处走。赵婷的前三部作品,皆是对都市化,机械工业化,物欲的叛逆。她不断地挖掘人与土地的关系,或许可以让人联想到,她曾经在毕业之后回国拍了一些没有公开的短片。赵婷形容自己当时在拙劣地模仿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那种人与土地的关联,它确实来自农业社会的余震。
在现实中,她这种非此国人,也非彼国人的暧昧,被政治所压抑,恐怕还会压抑创作。在具象的移民之外,文化心态上的移民应该如何自处,恐怕将会是赵婷将要长期面对的创作疑难。当已在异国长住,为不称职的元首下台叫好时,文化上的作者该不该扎根,将自己的作品与现实产生作用呢?一如有人曾经批判被捧上神坛的马力克,你不关心人间界的现实矛盾与烦恼没有问题,但别忘记了,你的观众都还身在俗世的漩涡里。赵婷也是被现实的漩涡拉扯着,故国的保守心态不容许她放下过去,无根的心态又让她无法在新的国家落地,尽管她早已将自己的名字从两个中文字改成了Chloe Zhao。